人物
不管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人物都是它的重中之重。那如何写好小说中的人物呢?
我最近也存在这个疑问,小说的写作中,特别是长篇,其中的人物肯定不止一个,每个人物都是复杂的结合体,都有很多特点,比如大方、善良、胆小、害羞、内向等等,在描写的时候如何写好这个人物而又不显得杂乱呢?
你在练习射击的时候,为什么瞄的是靶心而不是谷仓的一堵墙?将目标定在一点,你才能提高射击的技术。但你在写人的时候不必这么拘泥,否则人物会干瘪僵硬,犹如一架骷髅。你可以按自己的趣味让人物说一些与基本性格不相冲突的话。但你需要一个基本特征作为写作指导,你的读者也需要一个基本特征。向读者交代一切不仅没用,反而还会让人困惑。你的作品会因些缺乏必要的一体性。
细细品味,感觉有些不适合长篇,只有短篇才在有限的文字内,对人物某个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描写。不过下面这句话对长篇也很适用:
这种一体性来自你对材料的选择和安排,并通过重复和微妙的暗示来不断加强。
说白了,长篇也是由一个一个阶段的的短故事组成的,对于一个人物的某种特征,可以在某个故事内合理安排材料,通过重复和暗示不断加强。下个阶段再专注于另一特征的描写。
人物特征只是人物中的一项,除了特征还有很多是人物琐碎的事件,比如说话方式,语言方式,语速快慢,生活习惯等等,只有这样人物才会有生命力。这个方式是很多书中都提到的人物小传,就是在写小说前,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先把自己人物的小传写好。
他儿时的经历,家庭情况,眼睛大小,头发长短,喜欢什么颜色,有什么朋友,喜欢什么口味,学历,爱好,特长,优点,缺点,生活中有哪些重大事件等等,越详细越好。这个小传中的文字在正文中不一定出现,写它是为了让人物在心中更加立体,更加鲜活。
但在写人物小传的时候,因为是在虚构一个人,所以可能只是自己想当然地,按自己的喜好去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会存在不合逻辑,或相互矛盾的个性。这就像是把牛头上装马嘴,再安个鸡爪的情况,自己处在其中不觉得,但读者会觉得违和,因为不符合逻辑。
我目前就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我想这大概是前期对人物塑造不熟练时必须经历的阶段。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借用现实中的人物模型,可以把两个人的或三个现实在认识的人结合起来,针对某一件事所对应的性格,看其中对应模型的那个人会做出的反应,如此多尝试一些,自己的人物就慢慢有了自己的个性与血肉,有了自己的原则。
写好了人物小传还没有万事大吉,如果想让人物更生动,还需要一些细节,比如人物的眼神,平时是什么样子,紧张的时候愤怒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总之要特别细的点,这样读者看起来就不会感觉只是一个纸板人,可能会因为这个点感觉到这是个真实的人。
我在现在的小说中写一个人物的时候,把她设定为一个阳光爱冒险的人,但她内心深处是缺乏安全感的,可能跟身世有关,也可能跟职业习惯有关,所以喜欢睡觉的时候在枕头下放一把匕首。
总之,人物是一个故事、小说的前提,把他(她)当做一个真人来看,面对面平视,上帝视角俯视,追随者视角仰视,能想到的只管列出来,越细越好,人物越细,后边在写故事的时候才会越细腻真实。能做到这些人物基本就能写活了,他的喜怒哀乐都会随着文字的涌现而自然流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