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大家都不会陌生,最早的资料恐怕是五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在《素问·骨空论》中有记载,“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当然,黄帝内经未必就是黄帝写的,五千年多少有点夸大了,谁知道呢。古埃及医学中也有记载“感冒”,不过他们的“药”会比较尬,来,跟我一起念:“走,走,走!感冒鬼,你来让他(病人)骨病、头痛、七窍不舒服。走,赶快离开,滚到地上。臭鬼、臭鬼、臭鬼,赶快滚!”是不是似曾相似?有没有很亲切。
OK,如果这样也能治好感冒的话,“多喝水,多休息”,医生可能真的不是在骗你,因为他也可能是在对你念咒。毕竟,感冒吃药需要7天才能好,而不吃药只要一个星期。不过“多喝水,多休息”也没毛病,水是生命之源,已知数十种疾病都和缺水相关。但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说,细菌和病毒都是非常古老的物种,在很多时候,这些微生物不是光喝水就能淹死的,一个不小心,感冒还真会有生命危险。
大多数人应该都会怼一句:怎么可能!你想多了。
大多时候我也会回一句:是你想太简单了。

01
不久前,一位27岁的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因“高热7天,伴腹泻5天”入院,两家三甲医院动用了最先进的抢救措施和设备,仍没有挽救回来,患者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离开。
本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发热,吃了一周多种感冒药依然没有好转。在呼吸科门诊做了血常规,报告显示白细胞和血小板极低,随时可能因血小板减少导致内出血,危及生命,医生立即要求住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患者和家属都觉得住院有点“小题大做”的时候,患者很快出现体温41℃、呼吸衰竭、血压不断下降、心脏室性早搏等症状,医院立即安排入住ICU重症监护病房。
病情回顾显示,患者感染的是单纯疱疹病毒,这是一种极容易损伤肝脏的病毒。感染期间,患者加倍服用感冒药,导致过量摄入“对乙酰氨基酚”,加上患者本身脂肪肝伴随肝功能异常,引发肝脏严重损害。最终所有人的努力,还是没有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 ...
按WHO最新定义标注,对乙酰氨基酚属于3类致癌物。一般来说,成人摄入量一次不得超过500mg,服药间隔大于6小时,一天摄入量最大不超过2000毫克;儿童摄入量按体重来算,每公斤体重一次不得超过15毫克,3岁以下儿童慎用。感冒也不可小觑,和正规医院的医生沟通时候,一定要问清楚药物注意事项,并告知既往病史,遵从医嘱服用药物。
02
为什么我们排斥去医院?其实本质上是不想去医院“浪费钱”。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曝光了不少过度用药的问题,让医院消费高已经成为共识。与此同时,也给很多不良媒体人鼓吹不要去医院看病、制造医患矛盾和标题噱头的空子。电视剧《急诊科医生》里面,沈岩因为一场车祸被送到医院,但医生检查出患者除了外伤,还有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栓塞,需要尽快手术。但沈岩姨妈并不理解:你们不就是想多挣钱吗!


现代医学不同传统的望闻问切,按循证医学,通过设备查找病因,是医生开药的依据。我们在强调精准治疗的同时,无形中也确实增加了治疗的成本。比如血常规也是很多人比较不在乎的一项,觉得可有可无,但血常规能够迅速判断患者当前的状况,避免漏查潜在危险。
03
认识一个企业家,在美年、爱康、慈铭都做了检查没有异常,最后还是坚持要到瑞金医院体检。有人会说,她是不是钱多人傻?非要查出健康有问题才开心吗?其实人家家底丰厚,买齐了保险,还真不怕体检查出问题。她在乎的只有一点:越早发现,越好治疗。
数据显示,日本胃癌5年生存率80%,相比之下,中国和美国仅为20%。难道日本的胃癌和其他国家不一样?还是日本的医疗技术已臻化境?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在于全民筛查,赢在了起跑线上。很过媒体在鼓吹:千万别去体检!体检异常影响心情,吓都会把人吓死。很多人长寿的秘诀就是不去医院、不看医生、不吃药。可是,有数据支撑这一结论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关注健康,健康才会长伴左右。我们要做一个乐观的人,但不要做一个盲目乐观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