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九章》19之哀郢--“凌阳侯之氾滥兮”

《九章》19之哀郢--“凌阳侯之氾滥兮”

作者: 泉城居士白头三 | 来源:发表于2022-10-12 08:43 被阅读0次

第二节: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氾滥:就是“泛滥”,这里应作“泛滥之波”。:渺茫,辽远,恍忽。这里采用“渺茫”较合适。前一章《涉江》里有:“乎吾将行兮”也是这个意思。翱翔:飞翔的样子,这里比喻飘流。:哪里。:通“泊”,停止,依附。“日西山”

白头三根据上面这些字义,与屈子之辞的惯例,加上停顿应该这样读:凌 阳侯之氾滥兮,忽 翱翔之焉薄?

回过头来看“凌阳侯”这仨字。:乘,驾驭。如:凌风(驾着风)。葛洪《抱朴子》:金舟不能凌阳侯之波。“阳侯之波”与“阳侯之氾滥”一对照,就比较清晰了。

再研究“阳侯”。王逸注:“阳侯,大波之神”,当代楚辞大家马茂元也如此注释:“阳侯,波涛之神”。

《绎史》卷三引《论语摘辅象》:“伏羲六佐,金提主化俗,鸟明主建福,视默主灾恶,纪通为中职,仲起为海陆,阳侯为江海,六佐出世。”这里说伏羲有六个辅佐他的人,最后的这个“阳侯”是江海之神。

其它关于“阳侯”的传说,就没有了。

关于“阳侯”的引用,倒有几处:

《战国策·韩策二》:“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则舟覆矣。”意思是:有漏洞的破船,即使把漏洞塞住,如果行驶在“波涛汹涌”的水上,也会翻船

《淮南子·览冥训》:“武王伐纣,渡於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意思:武王伐纣,在孟津之处渡河,此时“波涛汹涌”,他们逆流而上,出击

晋代葛洪 《抱朴子·备阙》:" 惠子,上相之标也,而不能役舟楫以凌阳侯。意思:惠子(庄子的朋友,“子非鱼,焉知鱼之乐”那位),当宰相是别人的榜样,却不能驾船摇桨于波涛之上。意思表示“人各有所长,也各有缩短”。

李白:“谑浪棹海客,喧呼傲阳侯。”----还是李太白文笔豪爽:船夫划桨好似戏弄波浪,吆喝之声笑傲阳侯(波神)。

大江之波

2022-10-12 泉城居士白头三

相关文章

  • 《九章》19之哀郢--“凌阳侯之氾滥兮”

    第二节: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氾滥:就是“泛滥”,这里应作“泛滥之波”。忽:渺茫,辽远,恍忽。这里采用“...

  • 《南渡北归》读后杂记

    1 屈原在《哀郢》中,首次使用“南渡”一词: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哀郢》是屈原楚辞中最为悲苦哀切的一...

  • 屈原《九章》摘选

    1.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3.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4.惟郢路之...

  • 诗经体.立冬

    十月维阳,侯水始冰。冬之至矣,谷之修矣。 十月维阳,侯地始冻。冬之至矣,雉入水蜃。 繁兮茂兮,夏之野兮。潇潇落兮,...

  • 读《九章·哀郢》

    《哀郢》这首诗易解,乃一首流亡者之哀歌。看似哀郢城,实则哀楚国。 本篇以哀情渲染之成功而瞩目于中国文学史,从赋史角...

  • 《罗马史》与《战国策》札记(三十二)

    “东孟之会,聂政、阳坚刺相兼君。许异蹴哀侯而殪之,立以为郑君。韩氏之众无不听令者,则许异为之先也。是故哀侯为君,而...

  • 《九章》20之哀郢--尧舜之“不慈之伪名”

    屈原在《哀郢》里大都写的是流放的行程和心里活动,只有一处典故: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

  • 2017-11-25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容与兮见风托叶。 婀娜兮徐徐而轻扬,山之南兮葳蕤生光。 氾氾若与波上下兮风回,菲菲而巧笑兮亦柔。...

  • 《九章》17之哀郢--翻译1

    也是分两部分来吧。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

  • 《九章》18之哀郢--翻译2

    翻译第二部分。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九章》19之哀郢--“凌阳侯之氾滥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rt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