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在班级群里看到老师发的节日祝福短信。有人留言“母亲辛苦了”,还有人分享了妈妈常见的十大优点及具体表现:
要无私奉献,在日常生活中牺牲个人时间照顾家庭;要耐心倾听,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并平等交流;要言传身教,以正直善良品格引导孩子价值观;要鼓励独立,让孩子参与决策培养能力;要心态积极,用笑容感染孩子应对挑战;
要尊重独特,不拿孩子比较支持其发展;要言出必行,用行动树立诚信榜样;要给予情感支持,实际帮助孩子面对挫折;要自我提升,学习育儿知识发展爱好;要平衡家庭与事业,勤俭持家且在职场展现行动力,成为孩子全能榜样。
我好奇地逐条对照,却发现自己似乎并不符合这些“标准”。原来不知不觉间,自己早已被定义,这让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失落。可转念一想,如果母亲不快乐,那么所谓的“优秀”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母亲,轻松快乐才是生活的真谛。这让我想起昨天中午外出吃饭的情景。当时餐厅没有包间,几桌客人交谈声此起彼伏,环境嘈杂得让人有些烦躁。
君生已经去点菜了,我便和儿子商量要不要换一家。没想到,儿子像个小大人似的拍着我的肩膀说:“妈妈,现在正是吃饭的时候,到哪都会人多,还不如就在这里。”
那一刻,我觉得我是孩子,儿子是大人,幸福感与安全感将我紧紧包围。当我放下“母亲”的身份,坦诚地向儿子倾诉自己也会社恐、害羞、矫情时,他不仅更理解我,也能更好地接纳自己青春期的敏感与脆弱。
说起来,今天是母亲节,儿子和君生都忘了。上班时,儿子黏着我说想和我在一起,君生也笑着打趣:“我和儿子都想和你一起,你可真幸福!”
我本就常忘记这些节日,往往在收到祝福后才后知后觉。既然想起来了,便给母亲打了电话。电话那头,家里刚装修完,焕然一新的环境让母亲心情格外好。
她絮絮叨叨地和我聊着家常:以前用水不方便,没装热水器,洗澡成了大难题。她和父亲还有邻居忙活了好几天,重新建了蓄水池。如今,终于能痛痛快快地洗个热水澡,每晚都能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
她兴致勃勃地说起自己做的拿手菜,被儿孙们“疯抢”的热闹场景;也忍不住吐槽装修师傅收费太高;还略带担忧地提到自己70多岁了,偶尔会冒出死亡焦虑。我赶忙安慰:“现在医疗这么发达,七八十岁还年轻着呢!”母亲听后,笑得像个孩子,安心地应下了。
这又让我想起去年母亲节,那时母亲还在住院,整个人被焦虑和疲惫笼罩,神情憔悴又拧巴。好在母亲节当天她刚好出院,我给她买了两套浅色衣服。哥哥觉得母亲年纪大,穿黑灰色更显稳重,可我却觉得,妈妈也能穿得年轻靓丽。
最终,我执意留下一套橘白相间的运动套装,搭配上白色运动鞋。当母亲换上新衣,对着镜子左右打量,脸上洋溢的笑容,让她瞬间年轻了好几岁,清爽又有活力。
回想我作为母亲度过的节日,大多是在忙碌的工作中悄然流逝,也常常将它们抛在脑后。不过有件事让我至今难忘:儿子小学三四年级时,有天晚上我偶然瞥见他的日记,上面写着:“今天是母亲节,虽然没给妈妈送礼物,但我陪了她一整天。或许对母亲来说,陪伴就是最好的礼物。”
短短一两句话,却让我记忆尤深。其实儿子并非不重视这些节日,以前他还用心地为我挑选几条淑女裙。我笑着对他说:“比起漂亮裙子,妈妈更喜欢简单休闲的风格。”
如今的我,不期待别人刻意记起这些节日,也不愿让别人绞尽脑汁猜我的心思制造惊喜。想要什么,就大大方方地表达,这般自在,才最舒心。
人到中年,我愈发觉得,与其端着成熟稳重的架子,活得像个刻板的“大人”,不如卸下伪装,活得简单纯粹些,像孩子般自由洒脱。
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忽然明白:母亲不只是妈妈,也可以是孩子。不必追逐世俗定义的|“优秀”,做真实的自己,才是最珍贵的。因为只有母亲真正快乐了,那些所谓的“优秀”才有意义。
祝愿所有的母亲,都能快乐得像个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