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柯维在接近80随的时候写的这本书,是他最后的一本书,也是他自己认为最好的一本。本书从职场、家庭、校园、法律层面、社会现象、全球面临的问题、人生选择这7个维度展开说明应用第3选择带来的效果以及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寻找协同思维模式,从同理心出发,看到自己,看到你,找到你,不做“零和游戏”,一起协同,实现双赢。
关于第3选择,无论是从哪个纬度进行拆解说明,都离不开如下的框架结构:

关于职场第3选择
这一章给我触动比较大的不是协同的敌人傲慢,而是如何超越和实现双赢,比如在销售的场景里通过谈判达成协同,颠覆传统模式,整合分歧,实现合作无边界。
销售的过程不是讨价还价的过程,而是帮助客户取得成功,最终实现自我价值。销售本身也是相互博弈的过程,通过倾听,理解,坦诚的交流,即发言权杖的沟通法,先想想客户真正的痛点和需求,明确告诉客户,我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帮助你实现利益价值最大化。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框, 避开1+1=2的思维,创造1+1=3甚至是10或者是1000。很喜欢书中关于迪士尼这样的例子,通过颠覆性的创新,只是为了培训和发展适合世界级主题的公园,这种商业模式都是不顾常规,真正关心的是客户,把客户当作人而不是合约。
通过企业逆向商业模式再折射到个人在工作中的态度,某种意义上来说,寻找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不是计较得失和回报,而是享受工作本身带来滋润“灵魂”的升华。
关于家庭中的第3选择
在婚姻中,珍惜彼此的差异,才是协同的基础。爱是一种能力,婚姻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需要夫妻二人一起携手雕刻和爱护。话虽如此,但现实里绝大多数人都把婚姻从曾经耳鬓厮磨、亲密无间,最熟悉的面容。 到现在,咫尺天涯、疏远淡漠,最陌生的眼神。第3选择需要认清自我,在挑衅和愤怒之间,可以有选择的权利决定自我,选择自己想要的自我。切记不要让你的配偶更完美,而是要让他/她更快乐。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当孩子遇到困难,不要直接给出建议或者是答案,直接帮助孩子的做法是不对,无论这个答案多么的好或者是这个建议多么的好,其实它本质上来说轻易夺走孩子成长的机会,一个孩子向你畅谈或是畅想自己关于这个问题复杂感情的机会,我们的“帮助”抹杀了孩子的智慧和主动,令孩子丧失了提出自己第3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变得更加依赖自身,更糟糕的是,依赖会一起无助和愤怒。
无论是夫妻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相处,还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挫折和陪伴,在处理时都不要但单刀直入,而是用“爱”去融化被堵塞加厚起来的冰墙,求同存异。
剩下的纬度不一一展开说明,框架主体核心不变,延伸的角度和范围很广,只是用在不一样的场景下。借用柯维的话”活在高潮“来结尾,想说万物不过无和有,人生不过生和死,很多选择和际遇,一如窗外的雨。
何时下起,你我并不知道,但一定要时刻准备着迎接它的到来。
遇逆境,不气馁,以等换取时间,以忍换取保存,积蓄力量。
遇顺境,不骄傲,以稳求取精进,以准全力出击,奋力前行。
际遇有成,人生起航,以隐求全,求稳,求进,不显山不露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