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身为母亲,但因为“懒”,再加之总觉得市面上的育儿书大多在我的印象里都是关乎吃喝,至今没有认真的阅读过一本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看过大杨夜读推荐的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之后,偶然在书店碰到,感觉必须要看一本关于育儿方面的书籍就随手买的。
查了作者的相关介绍、阅读了第一小节,书中所讲和之前听过的家庭教育讲座有更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更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更深层次的思考。
好的阅读受用终身。书中对阅读好处的宣传可谓是不遗余力。
参加工作10年了,我一直觉得自己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坚持阅读。古人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今天依然是至理名言,现在的酷公司哪个老板不是阅读的爱好者,哪个企业不提倡学习文化?哪个不是高知行业?
所以阅读不仅仅是育儿的必备法宝也是成年人让自己保值升值的武器。
氛围的营造
我在家里的次卧、主卧、客厅安装了书架。书桌、飘窗、床头柜到处都有各类书籍。每周2-3次的绘本阅读、每周一次去图书馆借书、每周1-2次的电子书籍、自己每天阅读都是为了无声的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氛围,引导甚至“诱惑”孩子去阅读。
内容的挑选
贴合孩子的兴趣和认知程度。“有用”的书是孩子在学校无法逃避的阅读,在家里,作者更鼓励孩子读一些名人传记、经典小说、精美古诗。无论是对孩子的文学素养的提高、精神世界的丰富,还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技巧方法
读而不是讲:因为孩子认知的原因,很多父母都喜欢给孩子去演绎某个难度的词语,作者却不赞成,读故事能让孩子从语境中更感受文字之美、积累更多的书面语;读的多而不是记住的多:很多父母急功近利特别好让孩子背会其中的“优美段落”,甚至因为孩子背不过而打击孩子,这样做特别不利于孩子阅读的培养。扼杀兴趣等于扼杀事物本身;读字胜于读图:在快速获取信息的今天,这个观点我在读的时候也很疑惑,看了作者的解释,确实觉得读字更能刺激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避免孩子长时间处在电视机面前,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发挥自己想象,创造更丰富的世界。
反常规的教育方法
因为是教育从业者,我在平时的接触中有很多家长抱怨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同时也有很多“专家”提出各种解决之道,但没并未真正从根上解决本质。书中提出的“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不管是最好的管”、“不做穿西装的野人”、“只设记功薄,不设记过薄”既从思想原理上给出解答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父母才能真正运用到孩子的教育上。
“不管”是最好的“管”。很多父母因为自身很优秀,所以对孩子使用了成人世界里的管理,将自己的管理套用到孩子身上,也许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这个是优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雕刻者与被雕刻者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被激发出来,而产生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孩子是个有自主意识的人,他们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只要不是特别大的关系到三观的问题,允许孩子犯错误,作为家长应该像农人一样,让他接受阳光的滋润,接受风吹雨晒、也能让他更大的吸取养分,茁壮成长。
优点要强化,但切忌物质奖励。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父母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从棍棒教育走向了鼓励教育。但很多父母的鼓励教育三个字就可以概括:使劲夸。而最常用的一句话莫过于“你最棒”。很多时候我自己也穷词到用这个完全没营养的话语去赞美孩子。这本书中提到使用记功薄,就是通过对优点的强化,让这种偶然行为变成稳定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最后成为一种品质。记功薄通过记录具体的事件,凸显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改掉缺点,也使用了记过薄,这不但无法改正缺点,相反在这种刺激下,孩子更容易给自己定性,缺点成为一辈子的缺点,再也无法改掉。而对于记功薄上的优点,不要过多的记录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不能用物质去交换和奖励,这样会严重破坏孩子对事物的兴趣。
书中关于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还未正式为孩子学习操心的父母来讲,有些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例如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少陪甚至不陪;替孩子写作业和拒绝暴利作业;不考100分。但我十分认同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我们的传统教育理念总是夸大刻苦努力的意义,却没有从理性和现实的角度去考虑,人的本性都是拒绝苦,喜欢甜,父母更应该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尝到学习的甜头,而不应该用人性本都会逃避的苦,去要求还未成年的孩子。
记得在一次讲座上听过一句话: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片白纸,数年之后,看到的是风景如画还是乌云密布,取决于手握画笔的人。曾经有个97年的同事向我说过一句话:为人父母这个职业不用考证,想想都觉得后怕。是呀!无论是对于这份“事业”,还是基于这超越生死的爱,我们的父母都应该耐心引导、理性对待、持续学习、持证上岗、智慧教育,让我们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都能有自己的色彩。
大杨夜读 | 陪你终身阅读
每晚为你推送最贴心的心灵养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