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庄有一个宝藏

作者: 蒋坤元 | 来源:发表于2020-11-18 03:00 被阅读0次
午饭后,我们参观了陶庄。陶庄古名柳溪,为明朝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的祖居地,素有"溪中十八镇,柳溪第一镇"之美誉。只是我们看到了据说是“袁黄故居”的断墙残垣,一切俱静,很难找到“了凡四训”之影子。真的,几百年柳溪才出了一个了凡,依愚见修复他的故居是值得的!

以上文字摘自我的小文《分湖与陶庄》。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这一本书是晴谷喜欢的书,他不仅推荐给我看,还买了40本此书推荐给他的朋友圈。这一本书还有一个名字叫《“了凡四训”讲记》。晴谷说,印光大师生前也是极力推崇此书的,现在净空法师也在讲述此书。
我问他什么是了凡四训?晴谷说,了凡是一个明朝的人,四训指的是四个教训,一是“立命之学”,二是“改过之法”,三是“积善之方”,四是“谦德之效”。想当年,了凡是用这本书教训他儿子,如今吾儿晴谷是用这本书来给我“洗脑筋”,你说是不是很有趣?由此,这一本书也被列入我喜爱的一百本书里了。

以上文字摘自我的小文《晴谷喜欢的一本书》。

生命是一种缘。本月14日,我跟着嘉善文人子仪、禾塘他们参观了陶庄。陶庄,是了凡的故里。走近陶庄,让我对了凡更有一种亲近感、一种回归和思索。

吴江文史老人张舫澜在“袁黄故居”

但意想不到的是了凡这样一个大人物,他的祖居却是破旧不堪,我看着那些残留的断墙残垣,真的有点怀疑人生。从残留的旧房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时“袁黄故居”占地很多,屋子应该不少。

穿过杂乱的堂间,我来到了屋后,发现西边竟然还留存一段很长的墙壁(现作围墙)。那老墙,无言,无语的静默着。

从这个墙壁就可以看出当年这个“袁黄故居”至少屋子是很多的,当年真是繁华。不想如今那房子拆的拆了,剩余的成了鸡舍,几只大鸡小鸡在啄食。

现如今……一些地方都在恢复老街什么的,而陶庄有了凡这么影响的人物,这就是陶庄的一个宝藏啊!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我们是陶庄人,我们为“袁黄故居”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袁黄故居”残存的老墙应该原封不动地保留,并且拆除周边一些现代建筑物,可以恢复一些老屋。我看屋后有一片菜地,这么一大片菜地应该可以做一些文章的呀。

同行书友说,关键是要钱。是的,钱是一个大问题。

了凡曰:“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佛教语,意为给人无微不至的帮助),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我想说的是,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了凡四训”不可少也。

锦华母女俩在“袁黄故居”合影

相关文章

  • 陶庄有一个宝藏

    午饭后,我们参观了陶庄。陶庄古名柳溪,为明朝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的祖居地,素有"溪中十八镇,柳溪第一镇"之美誉。只是我...

  • 【人在旅途】“了凡四训”万古流芳

    前几天阅读了蒋坤元老师写的《陶庄有一个宝藏》,这篇写的是明朝著名思想家袁了凡。 我问他什么是了凡四训?晴谷说,了凡...

  • 各镇(街道)文艺团队走进嘉善“周末大舞台”圆满落幕

    今天晚上, “周末大舞台”陶庄镇专场——2018陶庄镇汾湖艺术团专场汇报演出暨陶庄镇宣传文化工作“五美”表彰...

  • 小镇陶庄

    一次和陶庄朋友说过,有机会到陶庄玩,写一下陶庄小镇,今天算兑现诺言了。十一月份的初冬,阳光灿烂,天暖暖的,带着一份...

  • 读蒋坤元老师的文《陶庄有一个宝藏》‖想读了凡

    准备上班时,只听得学校的广播正欢快地播放着宋祖英那首清脆嘹亮的歌《今天是个好日子》。 那激荡人心的旋律响彻云霄,那...

  • 关于尹集镇蔡庄村恢复民间非遗陶艺烧制的建议

    关于尹集镇蔡庄村恢复民间非遗陶艺烧制的建议 1,蔡庄烧陶的历史简介 尹集镇蔡庄村有一座保留完整的柴窑,距今有100...

  • 陶庄行(四)

    跟着沈站长,我们来到了一户寻常人家。原来这户人家的主人是南社诗人周斌唯一的孙子周一之先生。 周斌,字芷畦,号汾南渔...

  • 陶庄行(三)

    参加分湖书社见面会的老师们陆续陆续到了,桌子上的书越来越多了,子仪老师给了我一只袋子,她说:“放在袋子里好拿。”她...

  • 陶庄行(二)

    银湖大酒店的北面是一片金色的水稻田,有的已经收割,远处是粉瓦黛墙的农房,这里真是鱼米之乡。 返回酒店,大厅里有一穿...

  • 陶庄行(一)

    早在半个月前分湖书社书友会群,在群里发了一个《倡仪书》: 前年在汾湖畔,吴江的张建林、嘉善的子仪和禾塘,因为一起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陶庄有一个宝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ya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