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这么难?
答:学会抽象思维是上学的目的。教师希望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的环境中,问题是大脑不喜欢抽象的事物,大脑倾向于选择具体的事物。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接触到一个抽象的原理时,如物理学的公式,力=质量×加速度,我们会寻找实例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章的认知原理是:
我们利用已知的事物理解新的事物,大多数知识是具象的。
“理解其实是记忆”——这个观点估计会被很多人诟病。作者是这样说的:他们通过联系已知的概念来理解新的概念。理解新的事物依赖于联系已知的事物。没有人可以把新的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任何新的概念都应该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为了让学生理解,教师必须确保学生能取出长期记忆中的正确概念放入工作记忆。在另外的论述中,记忆只是理解其中的一方面,这作何理解呢?
“机械记忆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不代表学生在思考。”是的,正如很多考试一样,学生能凭记忆选出正确答案,但在面对真实情境时,却不一定能给出正确答案。
“一个拥有深层知识的学生对学科知道得更多,知识点之间也连接得更加充分。他不仅了解每一个部分,还看得到全景。这一认识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很多不同的环境中,用不同的方式谈论,想象如果一个部分有所改变,整个系统会如何变化等等。”具有网状结构大脑的人,才是最为厉害的人。这也是拥有深层知识的具体表现。
“为什么知识不能迁移”这个话题,相信很多人都能作答。能力可以迁移,方法可以迁移,而知识只能是搬运。
本章对课堂的启示:
01帮助学生理解,提供实例,让学生进行比较
经验帮助学生看到深层结构,那就提供更多实例让他们增长经验,另一个可能有帮助的方法是让学生比较不同的例子。我们教学中,经常会采用方法多元化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方法多样化中进行对比分析,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拎出其本质与差异性,是让学生能够达到深层结构的。
02明说暗说深层知识
需要老师明确提问,而不是提一些浅表的问题。比如,教学“乘法分配律”,不要在外在形式上下功夫,而要在本质上进行追问了解:从乘法的意义出发,寻找到匹配的地方。
03对深层知识抱有切实期望
深层知识来之不易,是反复训练的结果。表面知识比一无所知要好得多,再说表面知识是通向更深层次知识的台阶。你的学生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获得真正的深层理解,教师能做的就是带领他们走下去,并掌控好前进的节奏。——所以,一个老师的上课习惯,会带给学生什么样的思考,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做题,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样才能进入深层知识结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