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元宵节了,过了十五,年也就过完了。本来想陪女儿一起过节,可她明天下午就要上班了,她不想让我待在屋里,我计划上午去国家图书馆,前几次因为时间紧张,还要预约,都没能去看看,现在不用预约,直接去就可以,一个人随便转转,傍晚时去找她,陪她过节,接她下班。
现在很多地方都举办灯展,而我不喜欢人多,更不喜欢热闹,只在屋里看书等她就行,过节跟平时没啥不一样,
手机里更热闹,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的过节方式,在我的老家元宵节,有:“上灯”的习俗,小时候物资匮乏,用的都是自制的萝卜灯。元宵节这天,父亲赶集买回几只大萝卜,把萝卜洗净,切几个小段,再用刀尖在圆形萝卜的一面转动抠挖,挖出个凹槽来当灯体。从柴火垛中选来几根干草棒,再用新鲜的棉花缠裹住当灯芯。灯芯插在萝卜灯体凹槽中,从灯芯顶部浇注适量的油,一盏萝卜灯就算做好了。同样的萝卜灯要做上十几盏。
夜幕降临的时候,就要“上灯”,将做好的萝卜灯都摆好,点燃,然后。要烧纸祭天,燃放鞭炮。
“上灯”后,还要“送灯”。“送灯”,由父亲和哥哥拿着篮子装上点好的灯去祖坟,他们说大年三十年的时候要把祖先请回来过年,过了正月十五,年就过完了,要用灯照亮他们回去的路,把他们送回去, 一路小心翼翼,怕风把灯吹灭了。而我则把其余的灯放到别的地方,水缸旁、锅台上、猪圈台上、门口石座上床头柜上,忙完这些,跟小伙伴一起提着自己的小灯笼出去赏灯,爬上河堤,到处都是萝卜灯,特别好看。
现在依然还会“送灯”,只是生活条件好了,各家都会买一些蜡烛,也许孩子们已经不知道“送灯”的意义了。
小时候的元宵节,正月十五,十六两天是什么都不做,就是吃吃玩玩,大人也不再责骂小孩子。一起去镇上看舞狮、踩高跷、扭秧歌。街道上人头攒动,挤来挤去,因为太小,其实我什么都看不到。
现在老家踩高跷已经很少见到了,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村里组织的活动主要是划旱船和扭秧歌。
想当年妈妈也是秧歌队的一员,我还给她买扇子,每天认真的排练,后来大嫂参加了秧歌队,村里发了统一的服装,更整齐好看了,自从妈妈离开,大嫂也离开了家乡,今天在群里看到秧歌队排练的视频,泪水又模糊了视线,队伍中已经没有了她们的身影。
又是一年元宵节,祝愿大家越来越好,一切顺心如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