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前两个星期,在一次与学生聊天时,一个孩子问我:“老师,毕业后您不教我们了,会不会把我们忘记?”我开玩笑式的说了实话:“我不敢保证会不会忘记你们,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会越来越差,而且人老了还容易得老人痴呆,到时就谁也记不住了。”没想到这个孩子当真了,周末回家立马录了一个视频发给我,还跟我说一定要把这个视频保存好,这样就可以防止忘记她了。视频有十二分钟,据她说,视频的内容她没有准备稿子,而且是一次性录完的,如此用心用情,令人特别感动!
视频开始,她先隆重地重新作了自我介绍:“我是xxx,是上陵镇中心小学六年级(2)班,您的学生,学习成绩嘛,还不错……”
她说:“我还是要特别感谢您!我的老师,我的新一届老师,您与其他的老师与众不同,我们不会的问题您不会责怪我们,因为您说过,怪我们也没有用啊,因为学习要靠我们自己的嘛!”
是啊!在学习上我不会责怪他们,因为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想学好,但是学习不是你想学好就能学好的,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家庭环境、遇到的老师等等。再说,学习好与不好目前的衡量标准唯有分数,但是孩子的未来不是分数可以考量的,有的孩子小学成绩不怎么样,到了初中,“开窍”了,成绩蹭蹭蹭往上升。所以,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保持学习的信心,保持学习的热情。
她说:“我们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有了很多的欢声笑语,经历过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不会放弃,我们也没有放弃,是您教会我们要自信,相信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也是您教我们。还有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如何求助。”
刚刚看了詹大年校长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里说:“教育,就是建立关系——建立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关系,是“玩”出来的。”回顾这一年,我大多的时间就是陪他们玩,玩开心了,玩累了,然后一起或者坐着,或者散步,说着一些平时他们都知道的,在他们看来是“正确”的废话,比如: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要做一个自信自立的人、人是群居动物,一定要学会求助等等,但是这个时候,他们特别认真听,后面也会努力去做,也许这就印证了詹大年校长的话:好的关系才会有好的教育。
她说:“在您的陪伴下我们学习了很多很多,您讲解的并不强调成绩,而是过程,如果过程错了,结果也将会是错的。您就像我们的同学,我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您更像是园丁,我们像是花园里面的花,您就像是我们的主人,您每天为我们浇水,我们一天比一天高了许多,那肯定就是园丁的功劳了。”
是的,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努力的过程更重要,这也是我一直跟我班的孩子强调的。现实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结果——分数,因为结果是可考量的,过程是不可考量的。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张文质老师在他的著作《奶蜜盐》这本书中说道:“父母们千万不要做预言家,尤其不要去做打击孩子心智发展、挫伤孩子进取心的乌鸦嘴式的人物。有时候孩子真的会因为父母的伤害而堕落下去:你说我不行,我就不行,反正你已经说了,我就这样了,我也不愿意改善了。”我想,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
她还说:“老师我还是很感谢您的,您在休学典礼的时候一直鼓励我,我看了一下视频,其实我唱的不好,但是您总会为我竖起大拇指。这可能就是我最骄傲的地方吧。谢谢您,我的老师!感谢您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爱护、呵护、陪伴!我从一个幼稚的小孩子,成长到一个中学生!”
张文质老师在他的著作《奶蜜盐》中说到:“父母对孩子的鼓励越多,孩子就越会感到一种激励,就越容易获得成功;父母的批评越多,孩子就会越感受到挫败。如果孩子不断地产生挫折感、失败感,就会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信心。这样的孩子自然也更容易失败。所以,任何一个明智的父母,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多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少给或者不给孩子消极的评价。”作为一个老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校园生活应该是充满赞赏的声音的,因为赞赏有着无穷的力量。校园里的每一个人也都应当受到尊重,我们也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多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甚至刻意为之,刻意创造机会鼓励孩子。
能够被学生担心“被忘记”,让人幸福着,又感动着,还快乐着。或许,我们就应该这样做老师——爱护每一个孩子,呵护每一个生命,陪伴孩子们过好校园生活,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