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正能量大讲堂》哲思简友广场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4.31】——贤人能明察秋毫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4.31】——贤人能明察秋毫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1-17 08:25 被阅读0次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逆:迎。预先猜测。亿:同“臆”,猜测的意思。

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感悟】

朱子《集注》:“言虽不逆不亿,而于人之情伪,自然先觉,乃为贤也。”

真正能做到“先觉”很不容易。[唐以前古注]皇疏引李充云:物有似真而伪,亦有似伪而真者,信僭则惧及伪人,诈滥则惧及真人,宁信诈则为 教之道弘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然闲邪存诚,不在善察。若见失信于前,必亿其无信于后,则容长之风亏,而改过之路塞矣,亿音忆。夫至觉忘觉,不为觉以 求觉。先觉虽觉,同逆诈之不觉也。”

本章强调的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与人打交道,把人往坏处想,是心胸不够宽广,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影响了对人的正确评价,影响了个人的情绪,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损伤了别人的名声和形象。而有的人又往往把人想象得太好,特别是对于那些巧言令色的人,缺乏防范,所以不够明察。因此人要有相应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准备。

孔子认为诈伪、不信,不仅是恶劣的品格,而且是对社会秩序有害的品格。俗话说:“骗我一次,其错在你;骗我两次,其错在我。”用来阐释此章,真是有意味。

既不把人往坏处想,又对他人的不良心计洞若观火,实在高明!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今天是小年,衷心祝朋友们阖家欢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4.31】——贤人能明察秋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hs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