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开始学茶艺之后,好像我就开始愿意去学习一些新的技能。
比如穿搭,比如化妆,比如FBA性格色彩分析,我把他们都当成是技能。
我发现这些技能都需要练习。持续的持久的练习,才能不断进步,或者说真正掌握。
有的时候你去上一个课,你不能指望说他教给你很多很多东西,但是如果有一句话对你受用,我觉得可能获益匪浅就打开你的一扇窗。
比如说我在学穿搭课的时候,辅导老师还不是讲课老师。因为这个课我们听完了之后,每天是要在群里面做练习的。群里面就会有个辅导老师,我们其实看不见他人,他就是一个头像。到点了他就会出来出题问我们考考我们,你觉得这个什么风格那个什么风格的?
他就跟我们说了一句话说,这个咱们一定要多去看,你每天哪怕花5分钟的时间去浏览这些时尚杂志公众号,看多了你就会有感觉出来。
我觉得他这句话特别棒啊,看上去是一句很轻巧的话。不复杂,一听都能听明白啊,那它棒在哪里呢?它里面其实蕴含了一个目标分解的一个道理。
你如果让一个有正常工作的人,每天花一个小时来干这件事儿练习穿搭,这人可能坚持两三天了,也许坚持不下去了,因为生活里有太多乱七八糟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分散精力。
但是他说每天5分钟,唉,我当时想5分钟也不多嘛,那个时候我还没有任何关于习惯养成啊,意义啊,自律啊这些的深刻理解。
但是我觉得我5分钟不多嘛,我就觉得可以试试。毕竟现在谁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不是几个小时呢是吧?我就听进去了,这句话我就听进去了。
可是当我这么做了之后呢,我突然发现哇塞,这个老师厉害了。
因为巧合的是后来我在养成跑步习惯,阅读习惯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他们都是这样,把这个大目标分解到一个每天可以小到不费力就可以完成的一个颗粒度。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你也是很大的,可能是可以坚持下来的。
我用了这个方法来去练字,练习硬笔书法写字。效果特别好。我感觉我现在字,如果认真写的话,确实会比以前要好很多。
我的跑步习惯也比一年前坚持的更好了。我又开始在简书上日更每天写发一个文章,到目前坚持了31天,好像也不难。简书的要求是每天最少发100次就够了,这个目标太低了。
现在我突然发现fpa学习也是需要学完之后持续练习的,我突然发现这个事情急不得。对人性的把握观察,把方法和实践中的人,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相联系,来一个人你能剖析出他的性格,这个是需要不断练习的。
所以我我脑子里突然就有了一个想法,我得每天坚持,10分钟15分钟,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看见没有?这变成了一个习惯,你开始愿意投入时间了,你开始不着急了,你开始知道需要刻意练习了。
上次我跟一个导师沟通的时候,居然评价说我很自律。要知道我是个红色性格的人,红色性格人的特点是虎头蛇尾。放在以前我是觉得自律跟我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更多的父母的来自身边人的评价,都是说没有恒心啊等等等等。
而且我性格当中的黄色也不多,所以我如果自律绝对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尝到这些小小的甜头之后呢,我就把这个方法用在了我的孩子身上,我的儿子跟我一样也是一个红色。
我让他做了一个表格,表格上列出每天要做的八大事项。比如说我每天读4页书,每天写一课English writing,就是two pages。每天写one page的字。运动半小时。做一件家务。补钙。
因为红色性格的人特点是知易行难。没有恒心毅力。所以我要特别注意,怎么让他在行动上能够保持一个专注和持续性。
那么我相信除了先天的性格之外,后天一定有一些培养的方式,肯定不能完全改变他们的性格,但可以弥补他们先天的一些不足。
孩子做的还不错,以前他老是忘记自己每天的任务是什么?或者我们把任务量排的太多,量太大,他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玩耍了,而红色性格的人他追求自由和快乐。当你挤占了他这些时间,他会非常不愿意配合。
但是这样一个轻松的任务量对他来说是可以愉快接受的。而且当他完成了之后,他又能够得到来自父母的更多的肯定和赞赏,所以他也非常愿意去做。
对于红色和绿色性格的孩子,我觉得父母都可以去参考这样的方式。黄色性格的孩子可能更希望挑战多一点。
在我学习茶艺的时候,我还没有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其实就是,孔子说的传不习乎?
我的茶艺练习的就特别少,所以实在心里也没什么自信说自己学过茶艺。拿到证书时,也感觉有点不好意思,总觉得是老师勉强让我过了。拿到证书之后,更是认为完成了一个任务,后续没有怎么练习。
这就是我们很多人的一个误区,老觉得说我要去考个证,然后有了这个证我就怎么怎么样了,就代表我具备了什么什么能力。
其实真的不是这样子的,我相信任何一个证书都只是进入这个领域的第1步,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专家,一个资深人士,后面一定是有各种各样的机会等着你去施展,去锻炼,千锤百炼方成绕指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