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炎热,一到晚上,楼下孩子扎堆玩。昨天一个小朋友A,因为别人抢走玩具,直接对着另一个小朋友B推倒。B不甘示弱,挥舞着拳头想揍A,A也同样回应,两个孩子打了起来。
家长们一看动真格的就赶紧拉开,A的妈妈数落A说,就知道在家逞能,在学校,小朋友打你,你怎么不知道还手啊,身上说不准哪里就青了,真不知道怎么搞的。
其他家长也附和着,这些孩子真的就是“窝里横”,除了幼儿园,一个个的都是“小霸王”,幼儿园里就是一只乖乖的“小绵羊”,典型两面派。
在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孩子就是个小皇帝,霸道的不得了,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想要什么必须得到,如果得不到就会没完没了;到了幼儿园,乖巧的不得了,什么规则都能记得清清楚楚,什么时候做什么,俨然是个好学生。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既调皮又可爱,时不时来卖萌搞怪,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孩子现在如同“墙头草,两边倒”,一个环境一个样,甚至换一个地方变一个样,不能够一直保持自己本身真正的模样。父母很苦恼,孩子怎么变成了“两面派”?
隔代人养育的弊端
现代家庭双职工居多,家中孩子基本都有双方老人帮忙养育,本身孩子与父辈之间就间隔着很多的不同观点,孩子与祖父辈之间相隔更加遥远。更有俗话“隔辈亲”的现实,孩子更是因为祖父辈的庇护,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不嫌事大的霸气“挑衅”。
小林是一名小学生,因为爸爸妈妈都是公司的高层领导,最近公司转型,工作相对要忙一些,甚至休息日也会有电话处理各种事务。为了方便照顾小林,爸爸妈妈就请在同单位上下楼的爷爷奶奶照顾,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再将小林接回家。
前几天,小林的班主任老师给小林妈妈打电话,小林最近的作业很潦草不说,还一点都不认真,丢三落四,家长是不是没有关注孩子学习情况。小林妈妈,不好意思的跟老师说,最近工作忙,由爷爷奶奶代照顾,下次注意。
小林妈妈因为老师的电话,特意的提前回家,果然发现了问题。原来小林放学回到奶奶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等到爷爷奶奶提醒爸爸妈妈快回来时候,匆匆忙忙的写作业,爷爷奶奶也不进行检查,就由着小林,美其名曰,上学一天费脑子,回家就要先放松一下才行。
小林妈妈跟爷爷奶奶提到这个作业的问题,奶奶就说,那么点孩子你还想压迫他啊,再说了,我都养了两个孩子,一个个的都差不多,教育我还不懂嘛。跟老人说不通,只能私下偷偷的教育小林,结果小林看透了爸爸妈妈不敢对爷爷奶奶怎么样,一旦父母批评他,就跑到楼下去告状。
爷爷奶奶看孙子受气,就对着小林的爸爸妈妈一通训斥,有的时候还用各种手段威胁,小林就偷偷的在一边乐,更加卖力的哄老人开心疼自己,也同样更加不允许小林爸爸妈妈找小林的麻烦。小林爸爸妈妈心急的不行,如果像这种样子发展下去,那整个一个小霸王不说,真的走进社会圈子,人际关系该出现异常了。
小林出现这种“两面派”行为,与祖父辈的这种养育溺爱有一定关系。祖父辈对着自己的孙辈都是疼爱有加,可以违反各种的家庭规矩,他们用这种对他们的尊敬撑着孙辈压着孩子父母,以此在孩子面前显得高大与厉害。
祖父辈面对着孙辈,忘记了自己长大时候曾经吃过的苦,对孙辈就会过于的宠溺,生怕委屈一丁点,认为孩子还小,大了教育也不迟,没有仔细考虑过这样做对孩子造成什么后果。孩子出现这种“两面派”还当孩子是聪明,当孩子应变能力强,事实上,孩子却是开始走向一种分裂状态。
父母的不作为
现在生活条件好,很多父母小时候受到自己家庭的严重压抑,就出现了现在的一种“放养”教育,他们认为,孩子既然天性就是玩耍,天生就爱游戏,再加上童年也就短短的时间,何必让孩子那么累,那么的备受之前自己接受的煎熬呢?
父母这种想法挺好,确实孩子需要在“象牙塔”时间很久,并且我们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一条必经的路,再苦再难也得慢慢的靠自己走,但是如果过度的“放养”孩子,家庭就会出现一个“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的“小霸主。
那天带孩子下楼玩,正好三个小女孩和两个小男孩在玩耍,孩子也凑过去一起玩,他们一看人数相当,就一起自创了一个钓鱼游戏,有两个小女孩对此没兴趣,单独去玩,剩下的4个小朋友一起玩。结果游戏刚玩了两局,就有小朋友哭了。
原来钓鱼的那个小男生拿着绳子跟不玩钓鱼的小女孩讲游戏很好玩的时候,小女孩忍不住拿了一下绳子,结果小男生不乐意,拿起绳子就对着小女孩抽上了,虽然不是很重,但对于小女孩而言,那也是不轻,就哇哇的大哭。
几个在远处聊天的家长,一听哭了,赶紧过来,就看到小女孩的胳膊红了,小男孩的妈妈本来是想打小男孩,结果让小男孩用绳子打了一下,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安慰自己家孩子,一场好好的游戏不欢而散,家长们也知趣的带着自家孩子远离现场。
后来听其他几个家长说,这个小男孩就是他们父母认为孩子就该放养,真的就是什么都不管,连规矩都没有,说是怕束缚孩子天性,三天上房两天揭瓦说的就是这样的孩子,各种的在外面惹事。据孩子妈妈说,在家那就是要什么有什么,否则就给你哭的稀里哗啦,或者各种东西乱砸,现在根本就管不住,打孩子都已经没用了,孩子都会反过来打家长,但是在幼儿园却是乖巧可爱的不行,很多老师都很喜欢他,家长都很无奈。
孩子的霸王本质真的是表露无遗,但是这样的放养是否真的让孩子得到了美好童年,是否真的就是拥有了最好的时间呢?孩子幼儿园表现与家中表现大相径庭,家长却从来不反思为什么,反而是任由孩子继续发展,直到现在的没有任何人可以控制住,也是厉害了。
日常中细节影响
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但目前的4+2+1模式较多,孩子变成了家庭的重心,也同样是家庭中矛盾点所在。从家庭中出现了孩子开始,家里所有的目光都投到了孩子身上,由此也因为这种过度关注,家庭争吵不断升级。
受到社会性的影响,爸爸妈妈的分工会有所不同,再加上一些不公平的对待,家庭矛盾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就会发现很多东西,他们理解不了事实,他们只认识自己看到的内容,并进行演练。
家庭中,如果爸爸过于强势,天天如同大爷一样,下班回到家,沙发上一躺,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打游戏,如果稍有不合意,就冲着妈妈一通火,孩子天天见到这样,他们会认为爸爸厉害,妈妈就是被欺负的那个,他们学会了如何用爸爸的方式对待别人,也同样学会了不尊重妈妈。
学校里面,老师管教严格,如果他们要是这样的话,那基本是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得到更多的训斥,他们就自然学乖,学校里面老老实实守规矩,回家继续发泄这些不满或者抱怨。
孩子变成“两面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触发,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蓄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被激发,并且在这个“两面派”的表现中,获得了或者得到了一些自己原本不能够得到或者享受的刺激,孩子对此“乐此不疲”甚至“上瘾”,以期得到更多的“利益”。
孩子这种“两面派”的做法,其实是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掌握了一部分老师、家长或者他人的心理,通过对他们表达自己好的一面,也就是“小绵羊”一面,获得奖励奖赏。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环境,面对的对象不是熟知的人员时候,就会将之前未表现的隐藏的一面展示出来,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小霸王”一面。
很多父母奇怪,孩子为什么在学校要比在家乖,其实这些都是相对而言,孩子发现学校有一些规矩的制定,老师对这些行为不能容忍,他们避开这些“讨人嫌”行为,只选择“讨人喜”的行为,自然是学校的“好孩子”;在家,孩子也知道父母的规则是什么,并且也懂得爸爸妈妈哪些会惩罚哪些并不会,趋利避害,表现的其实也不是很差,只是因为家长没有老师的严厉,并且是朝夕相处,所以孩子只是显得在学校比在家乖。
孩子这种“两面派”行为,是压抑住孩子本身真正的个体发展,片面的将自己的一个方面进行表现换取一定的利益,这将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全。有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最不应该的就是出现“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我们通过对“两面派”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态度,如果孩子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都被放于同一个高度位置,这种现象会减少一些。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这种“两面派”态度,必须家校联合,采取正确且一致的方式方法。
一、家校联动,一致对孩子
孩子的生活如果说是两点一线并不为过,他们的主要时间或者在家或者在校,他们的所有行为表现也离不开双方影响,如果一方表现得弱势或者双方表现得不够对等,孩子就会表现出一种“欺软怕硬”,在对自己有利的一方中使劲发泄自己的需求。
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是一群人需要遵守一定准则的场所,所有的孩子都表现得规矩方正,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孩子即使不会表现得最强,也会表现得差不多,热情、礼貌、乐于助人,但一旦离开学校的环境,回到家中,好像没有了任何约束,张口就吃,要什么有什么。
孩子表现的如此反差,与家长的过分纵容有一定的关系。孩子在学校本来学得很好的规矩,因为回到家中,家长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矩进行执行,孩子就过于放松自己行为,导致父母既没有威信,也没有任何的可教育性。
小方是二年级学生,在学校里面真是谁见了谁夸,学习又好身体又棒,对老师、同学也彬彬有礼,但谁知道,他在家里却是翘着二郎腿,冲着爸爸妈妈大呼小叫,稍有不如意,就会用“还不是我学习好,给你们挣面子”或者“你们不给我搞定,我就不好好学习了”。
小方的爸爸妈妈确实因为孩子的这种良好表现,得到了很多人羡慕,还都想学学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面对小方这种举止不一,小方的父母也是后悔莫及,当初不该不听劝阻,过分的相信孩子,过分的以为孩子学习好就行,其他无所谓,现在家庭中,孩子如此的“变脸”,很尴尬。
小方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家校没有联动,双方信息不对等,在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可能在家庭中表现的很依赖、不能自理,甚至脾气暴躁,等等。
孩子如同一棵小树,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枝枝叉叉,只有不断地修剪枝杈,小树才会长成参天大树,才能够真正地不惧风雨的独立站立。
家长应该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了解孩子学校的情况,包括老师对孩子的一些行为的解读,根据孩子家中的表现,寻求老师的一些解决办法,家校联动,做到一致教育孩子,这样更好的为孩子负责,也更好的让孩子懂得自律的重要。
二、家庭教育,父母同步调
我们常说,一个家庭因为添加了一个孩子,欢乐与痛苦并存,也同样给整个家庭成员之间增加了更多的矛盾点。本来是夫妻双方的思维就有差异,一个火星一个金星,再加上对于外界事物的理解不同,教育孩子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我家对门家孩子,从小基本都是在父母的争吵中长大的。爸爸说,男孩子就应该经受一些挫折,天天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还招不招的找妈妈,像个没断奶的孩子,再哭就给你扔出去。妈妈就不乐意了,孩子教育要温和而坚定,你为什么老是这么急躁,孩子依赖妈妈怎么了,你不也是依赖妈妈吗,凭什么我家孩子不能依赖我。他才4岁,你能让他跟大人一样啊什么都忍着。
孩子还没怎么着,两个大人先吵了起来,孩子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正确地。那天,有朋友跟我说,一直想跟自己媳妇分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结果一直也没有分明白,互相不忍心。
不管是夫妻之间教育观念差异,还是夫妻分工教育,都不可取,因为如果双方不一致,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怀疑,并且对父母的态度出现差异。
教育孩子是夫妻两个人一起的事情,并不是以个人的喜好为转移,也不是以个人的思想为终结。教育孩子也需要讲究互相配合,一个进行批评,另一个不能进行阻止,哪怕对方说的不对,也不可当场进行指责。
如果害怕教育孩子的时候出现差错,夫妻双方可以就存在问题进行沟通、商量,制定一个双方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孩子。夫妻之间对待孩子一致,要求一致,孩子至少从家庭断绝掉“两面派”的苗头。
三、隔代教育,设立同目标
现代家庭普遍存在着父母双方加上双方老人轮流照顾孩子的模式,一般情况下,老人照顾孩子的原则就是保证孩子吃喝不愁,照顾细节,对于教育方面反而不会太在意,感觉孩子还小,他们也不懂道理,吃好喝好玩好就行了,大了以后再进行教育也不迟。
父母对孩子就比老人严肃得多,会对孩子的一些坏行为、坏习惯进行纠正,并且在“该出手时候就出手”并不会给孩子如老人一样宽松过头的环境,他们就会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好,只有老人对自己好,对待老人与父母态度不同。
孩子一见到老人就会调皮、任性,做很多在父母面前不敢做的行为,哪怕危险,老人也最多就是说两句就完事。前段时间,我们小区有个小朋友,就因为家长不让他玩危险游戏,他自己就跑同小区的爷爷奶奶家里躲了起来,爷爷奶奶就把家长骂了一顿。
其实想要改变这种父母与老人教育方式的不一致也很简单,首先父母要保证与老人经常沟通,私下沟通,带着老人多接触一下现在的教育模式方式,并一起寻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差异及相通,用一种一致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的成长;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成才,一家人只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成长的更快;最后与老人达成一致协议,哪些可以不插手哪些可以出手,如果对于处理事项存在异议,也需私下进行沟通,不当面进行点破,影响双方在孩子中的地位。
四、生活处处皆学问
孩子的各项教育不放松很正常,家长是否注意过,生活中有很多这种小细节同样影响着孩子的整体成长。孩子跟成年人一样,是群居生活,有一个不同于成年人的圈子,圈子中孩子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孩子礼貌乖巧,有的孩子调皮捣蛋,很多时候孩子嘴里能够冒出一些我们从来没有说过的词语,也来自于这个小集体的贡献。
家长在带领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不要忘记让孩子留意这些细节,家长与孩子多多的进行沟通,关注孩子的心思方向,从一些端倪中发现孩子的一些变化,及时的在孩子偏离轨道的时候,牵引回来,孩子也会在这样的一次次处理中,学会分析,多了对生活的辨别能力。
前几天,孩子在楼下玩,突然我就听到楼下传来孩子哇哇的大哭声,一开始我以为是孩子摔倒了,结果一会爷爷带着孩子上楼来了,我问怎么回事。原来是这群小朋友都在跟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玩耍,结果玩着玩着,这个大孩子想便便,直接连想都没想,直接脱裤子当着单元门的蹲下了,一起玩的小朋友感觉好奇,就一起围着这个大孩子,大孩子也好不自觉的还跟这群小朋友说说笑笑。
爷爷一看这样的情况,直接带着孩子上楼,孩子不知道爷爷为什么突然不让他在楼下玩大哭,在那种情况下,爷爷也没有办法说很多。回到家,爷爷就对着孩子说,像那样的情况,是否礼貌是否文明,孩子说不好,爷爷说,既然知道不好,那是不是还有去玩呢,孩子说不玩了,孩子也不哭了,重新玩别的去了。
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能够毫无压力的在单元门口大便,这首先得有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一群孩子围观都毫不知羞,我不知道这孩子的父母是否在场,如果在场该有多么的尴尬。后来,有家长跟我说,这个孩子被家里惯坏了,家里根本就管不上,随便怎么玩,只要开心。
不说别的,至少我家孩子他是不敢这么做,甚至如果想要这样做,也是会进行询问是否可以。看过这个大哥哥的表现,孩子对这种随意的大小便行为,多了很多的认识,并不是因为在家就会肆意妄为,也一样受到社会的准则约束。
孩子本性善良,也毫无霸道可言,只是因为见多了,压抑多了,从而引起严重的力量爆发。
父母不妨放慢脚步,伴随着孩子一起看这个不一样的世界。
【文/布丁妈妈私享会】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用爱分享育儿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