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心理
《从江歌案浅谈现代性与生命教育》

《从江歌案浅谈现代性与生命教育》

作者: 庄隐 | 来源:发表于2022-01-23 15:00 被阅读0次

      曾经有幸与某集团高管一起吃饭聊天,酒过三巡,我们开始了更加深入的交流,高管声称,自己每年花在女儿身上的钱有好几十万,只要女儿想要,他什么都愿意给,把女儿宠成了人人羡慕的小公主。高管声称自己曾经吃过很多苦(这或许是我们能聊到一起的一个原因),好不容易走到今天,所以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再重走自己的路、再吃自己吃过的苦。

      我听完表示非常理解,但当高管问我看法时,我对他说到:“我是从农村来的,我的观点可能与您不同,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您如今已经身居高位,作为您的女儿,您不用刻意地去满足她,她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能获得的资源已经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的高度,我从不担心在您的带领下,有一天她会成为一个在能力上跟您一样优秀的人。我担忧的是在您这种众星捧月般的教育下,她会不会去同情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当她和底层的人对话时,她会不会弯下腰来,以真诚之心对待弱者。会不会把自己拥有的一切当成理所当然,以至于甚至有一天您不能再为她遮风挡雨时迁怒于您,对生命和他人会不会保持基本的尊重和同理心。她不用去重走您走过的艰难道路,但您应该关注更多的是对她进行有人文关怀的生命教育,而不只是单单从物质上让她暂时的富足,在她年纪尚幼的时候,个人觉得过多的物质享受只会让她迷失,对其成长不见得有好处。”

      其实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观念,认为自己曾经吃过苦,所以当自己有一天在经济上富裕后,对孩子有一种类似于“报复性”的爱,而这种爱,恰恰把自己的孩子推向了另一个深渊。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都愿意把最好的给最爱的人,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问题在于,什么才是对她好呢?给她足够多的钱?帮她扫除人生路上障碍?带她去高级场所、用高端商品、以及结交所谓“精英名流”?

      单从表面上看,金钱、安逸、享乐、荣华富贵,这不就是芸芸众生所求吗?有何不可。但只要你认真的思考过后,便会发现,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如果所图皆是上述所言,那我们将难以想象,今天留给我们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近些年来,一些新闻报道频频颠覆我们的三观,比如某子女为了买苹果手机,在向母亲要钱无果后竟然当街殴打母亲;男子为了跟新欢在一起,竟然将与前妻所生的两个孩子从15楼抛下摔死;以及最近重新回归大众视野的江歌案。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件都在挑战着人类社会的道德底线,我们不禁唏嘘,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波兰著名的犹太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其著作《现代性和大屠杀》中深刻洞察了二战中纳粹对犹太人屠杀的真正原因,即是由现代性本身造成的。首先,现代性导致了明确的分工,在纳粹组织里职责明确、分工清晰,一个任务被分解成若干步骤,在这种分工下,负责抓捕犹太人的、运输犹太人的、开枪的、焚尸的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不用为最终的结果负责。其次,人不再是目的,甚至不再是工具,而是被物化成一个目标,在屠杀犹太人的过程中,活生生的人成了一张张具体的表格、一个个具体的数字,下达命令的军官看到的仅仅是被拆分的任务、数字、表格和文件,这种对人的极端物化消解了他们基本的同理心。从而导致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充满了现代性的冰冷。最后,是传统道德的失效,在所有道德的体系中,都会有敬畏生命的伦理观。而在纳粹大屠杀中,传统道德失效了,纳粹建立了一种全新的道德,这种道德就是对权威的绝对服从。鲍曼更深刻的洞察出一种过程,他称之为“道德消失点”,他说当人们距离很近的时候,你面临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时候人们之间会有道德感的存在,而现代性分工,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导致了人们对他人的道德开始萎缩、模糊、直到完全分离,这一刻,道德消失点产生了。

    从鲍曼对现代性的分析,再来看看我们所处的世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键盘侠横行、为什么恶意满满的人无处不在、为什么现代社会道德越来越缺失。

    在江歌案中,当收留自己、帮助自己的好朋友、好闺蜜被自己的前男友陈世峰堵在门口杀害时,一门之隔的刘鑫,失去了人类基本的同理心和悲悯心。不但将一脚已经跨进门的江歌推出门外独自面对陈世峰的屠刀,而且将门反锁,切断了江歌进入自己家门最后的希望。在江歌被害后,听到江歌嚎叫的刘鑫没有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或者报警,而是打电话问自己的朋友自己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最终江歌由于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刘鑫在江歌离世后编制谎言、拒绝参加江歌的追悼会、甚至用“杀鸽子”、“寄鸽子肉”等突破人伦底线的语言攻击江歌的母亲,全无忏悔之意。在后续的采访中,刘鑫声称自己曾经在生活上帮助过江歌,于是乎,在她的心目中,把江歌当成人肉盾牌是理所应当的事。我们没有办法想象,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和经历才促成了她如此毫无人性的对生命的冷漠、成为一个极端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曾经在大学的思修课堂上,老师问我们全班同学:“这门思修课有没有必要上?”记得当时我是唯一一个说没必要上的。我当时的理由是这些品德思想人文教育,不是几篇干巴巴的说教文章就能实现的,我认为从生活和文学、艺术作品中去汲取才是最好的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器化和进一步的分工会让我们越来越脱离真实的世界,因为我们不能亲身经历,所以难以做到感同身受。比如很多大城市的孩子,无法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也无法从心里面真正认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因为从小他们就享受着取之不尽的食物供应,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有钱,就随时可以买到食物。

      我们不能让现代社会重新回到传统乡土社会那样的形态,那是低效率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拉开遮在我们眼前的一道道幕布,认清真实的世界,对生命保持基本的敬畏之心。方可应对因现代性的分工带来的剥离和撕裂,从而使得人类社会走在文明的道路上来。

相关文章

  • 《从江歌案浅谈现代性与生命教育》

    曾经有幸与某集团高管一起吃饭聊天,酒过三巡,我们开始了更加深入的交流,高管声称,自己每年花在女儿身上的钱有好...

  • 道德的背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沉默?

    1·. 江歌案这几天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从江歌案演变成了江歌刘鑫案。完全忽略了案件的凶手陈世峰。 江歌活在了...

  • 从江歌案看人性的堕落与崛起

    文/曲一落 作为一个每天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行业新人,时间是个奢侈品,只是在偶尔刷微博时知道了江歌案。 对于事...

  • 【浅谈江歌案】

    最近在网上关注江歌案已有一段时间,起初没太在意,只是单纯觉得中国留学生在别国遭受同胞杀害,尸骨未寒,撒手人世间唯一...

  • 从江歌案中渴望救赎自我

    江歌案里的人情味还挺十足的,我却从中渴望救赎自我。(此文至于一些与我有相似想法的亲人们)再大部分时候有事没事时,我...

  • 从江歌案谈法律的缺失

    近日来江歌刘鑫案再次掀起波澜,事件的男主角陈世峰同志再次提出了新理论:是江歌先用刀刺向他,自己不过是自卫反...

  • 2019-09-30

    从江歌案中提取的六句话,有女儿的一定要牢记 文|包士山 来源|包士山(ID:rxfx0518) 今天,江歌案庭审第...

  • 浅谈生命教育

    2018年9月初,洛阳一个10岁的学生因暑假作业没有完成,被家长责备,怕老师批评,从十几楼跳下。 20...

  • 善良不被辜负,罪恶才会被惩罚!—写在江歌案审判前

    江歌遇害案”引发舆论怒燃并持续发酵。从江歌被害的法律案件,变成了对陈世峰的死刑诉求和对刘鑫的道德审判案件。 在12...

  • 浅谈“现代性”

    很久之前就接触到了“现代性”这个词,但对它的概念却一直似是而非。查阅资料,其概念依然没有定论,可谓众说纷纭。随着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江歌案浅谈现代性与生命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pm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