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山品水
忆当年:全国俱唱“样板戏”,幸运考入“京训班”

忆当年:全国俱唱“样板戏”,幸运考入“京训班”

作者: 三峡孬张 | 来源:发表于2020-01-25 11:32 被阅读0次
多年后,孬张依旧亮嗓子

1970年2月的一天,我成了“武昌县京剧训练班”的学员。

武昌县革委会驻地在纸坊镇,这里自古以来盛产楚剧。“样板戏”高潮席卷祖国大地的时候,楚剧团被迫解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武汉青年京剧团的一帮人。武汉市青年京剧团前身在银都乐厅清唱京剧,后演京剧折子戏。武汉解放后,停止清唱,正式演出京剧,生、旦、净、丑全是女演员。1951年取名银都剧社,1953年改名为银都京剧团。1954年参加武汉市民间职业剧团登记时,全团有49人,其中女演员30余人,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13岁,平均不到20岁,遂定名为武汉市青年京剧团,团长焦淑良。1970年1月全团下放武昌县。

在楚剧团尚未遣散的时候,我们训练班借住在一中校舍,武汉青年京剧团的演员当老师,我们练功排练都在一中的大礼堂。

学员中,我属于偏大的,已过16岁。最大的18岁,最小的叫小明,才十岁。练功教练是个清瘦白发老头,我们都喊他方老师。教唱的老师姓何,老单身,嗓子好,人也长得清秀。据他讲,自己是大师郝寿臣的门徒,有照片为证。在排现代京剧拆子戏时,我演郭建光,排第五场,指导老师姓唐,据云是“武青”的台柱子。

2006年,孬张与京训班同学项卫在恩施利川高阳台

提起练功,则说来惭愧。十六七岁的年纪才开始压腿、下腰、拿大鼎、打飞脚,练旋子、扎蛮子、打小翻……实在是太晚了。可同伴们都很刻苦,我也就不甘落后。疼我的老师便劝:身子骨不行了,就重唱吧,你嗓子条件不错,就是音域不宽,要下苦功练。

半年左右吧,“京训班”排练了《红灯记》折子戏和《沙家滨》折子戏,正式向县领导作汇报演出。记得当时正值全县开个什么会,大小头头近千人,那次汇报演出,我的“郭建光”轰动全县,一时成了“名人”,走到哪里,都有人喊你“郭建光”,心里美滋滋的。

这以后,武昌县京剧团正式成立,全体学员都从农村转了户口,吃上商品粮了,老师和学生弹冠相庆,从一中搬进了楚剧团,可怜老剧团的人员被遣散下放,成了游民。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到全县各区镇,作巡回演出,十月间,还随县革委会组织的慰问团,远赴鄂西北焦枝铁路建设工地,为武昌县民兵团,咸宁民兵师和工程兵部队所在施工点演出。

乡村演出

别处的演出情景忘了,在均县山沟里的一场,却记忆犹新:部队和民兵,当地老百姓围观的木板舞台上,“好人”与“坏人”正在紧锣密鼓“开打”,一武功尚好的老师演“坏人”,从内台一排小翻翻到台前,大抵是距离估计错了,翻到台前仍未停住,竟从空中一家伙砸在人堆里,,引出一台可笑的戏外戏,台下人哄笑不已,后台演员目瞪口呆,这戏还怎么演呀?

好在掉到台下的是“坏人”。“坏人”灰溜溜从台下爬起来,朝观众做个鬼脸,绕到台后躲了,观众笑一阵,就又聚精会神看节目。那年月文化生活贫乏,看节目而且是专业团体演出,于老百姓是件奢侈事。

相关文章

  • 忆当年:全国俱唱“样板戏”,幸运考入“京训班”

    1970年2月的一天,我成了“武昌县京剧训练班”的学员。 武昌县革委会驻地在纸坊镇,这里自古以来盛产楚剧。“样板戏...

  • 2017-12-15

    再回首 往日如昨 掐指细算 三十载有余 忆当年 你我方年少 方刚血气 桀骜不训 宛若草原普氏马 忆当年 今朝有酒今...

  • 《样板年代》10.那种感觉十分奇妙

    孟老师因为不会唱样板戏,上音乐课没有教样板戏,被学校责令停课检查,面临处分。知青乔玉良出手相助,教她唱样板戏,帮她...

  • 忆同窗(律)

    【忆同窗】 当代/李学生 又忆少时友,盈盈谈笑声。 言辞无所惧,眉眼会流莹。 诙黠多顽趣,清纯俱忘情。 当年明夜月...

  • 耿直与不识时务间不是等号

    培训班上偶遇当年督训班农行同学,看着他在这个参训学员职级不高的培训班里落落寡合,有些感悟,更多的是感慨。 当年我还...

  • 忆当年,又忆当年

    那一刻,心乱如麻。 墙上的指针依然欢快的滴滴答答,但我知,我心里的那个我哭的稀里哗啦,十年寒窗苦读,到...

  • 清秋二首

    《秋夕梦》 秋夕无言媚,蕖池蜻蜓飞。昨夜青鸟回,五岭千山醉。 《忆清秋》 故园梧桐芳草路,俱是当年渡春秋。最忆诗笺...

  • 爸爸,我想你!

    忆 当年 坐你肩头 唱着歌 忆 当年 夹耳耳环 挂怀表 忆 当年 你陪着我 的地得 忆 当年 你旧毛选 我新书 忆...

  • 诗歌|朝朝但怀赤子心,暮暮终有缱绻情

    兰忆 文|图:兰林小主 四九夏日京南地 细把三六春秋忆 当年娉婷南国女 一念故园朝夕弃 初来北国天生丽 奈何满目无...

  • 朝朝但怀赤子心,暮暮终有缱绻情……

    七忆 文:红炉印心 四九夏日京南地 细把三六春秋忆 当年娉婷南国女 一念故园朝夕弃 初来北国天生丽 奈何满目无所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当年:全国俱唱“样板戏”,幸运考入“京训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pu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