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多次在好大学里的培训,在自己的学校里也做过近十年的“国培”,但还是不能不为这次在华中师大参加的这个“国培计划(2019)”管理者团队研修项目的综合实践班叫好。
综合实践班的“三个好”
这个班的好有三点:
一是课程内容好。看过课表就会发现,培训专题一栏内容丰富多样:有主题论坛,有观摩交流,更有众多专家报告。当亲历了这些活动后每一位参训学员都欣喜地发现,这些专题每一个都极适合我们。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稍稍琢磨和体味就会发现,这些活动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很妙:不只满足了我们的需要,照顾了成人学习的特点,更要紧的是切合培训的目标与主题。虽然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字样的专题第四天才开始,但一旦出现便充实得很,生动得很,令我们中哪怕原来对这门课基础为零的人也爱不释手、喜不胜收。十天的时间能干什么,该干什么,课程编制者把握得极好。
综合实践班的“三个好”
二是专家阵容好。首席专家郭元祥教授不仅是早年新课改开始全国著名的核心专家,而且是后来进入实施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全国首屈一指的学术领袖;第一天开班典礼后首场报告的讲座专家宋冬生教授也是早有师名,还在2013年我参加上海师大的培训就听王荣生教授说他“讲课绝对厉害”。果然,这次培训真切感受了两位大家的风采与魅力:虽然已近二十年,但这次在我们这个班上坐第一排当面听郭元祥教授讲课,还和2001年课改伊始我购得的那套由钟启泉教授领衔的全国首批核心专家主讲新课改的系列讲座光盘中所看到的他一样,声音不高但中气十足,不拿稿子一张PPT能讲30多分钟且记录下来就是条理严谨、语句精严的讲义。这样的功底,让人不由得心生钦佩之情。至于宋冬生,作为教育部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综合指导组核心成员和“国培计划”改革实施方案课题组组长,虽然对所讲课题如数家珍、金句迭出,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却是“那我们现在讨论一下”,尤其是面对二百名项目全体成员却不在台上讲而是跳下台来走到学员跟前讲,表现了一位优秀培训师学生为本的坚定观念。其他十几位授课专家,虽从前未曾闻说,但也多是博导、教授及教育部“国培专家库”成员,一个个不仅牌子也亮而且水平也硬,不仅肚子里有货,而且手上有法。其中徐晓军、陈大伟、冯京广、黄佑生、伍远岳、叶显发诸位,都是才华横溢、学养超群、魅力无限的才俊,备受大家喜爱。不仅如此,作为部属重点师范大学,华中师大虽然自有名师大家众多,但给我们班上上课的专家却本校教师不足一半,较多都来自校外、市外和省外。这种安排当然是为了遵守教育部“国培计划”的相关规定,充分体现“国家级”培训的特征,但更主要的应该还是为了培训目标的更好落实和取得最优的培训效果。
综合实践班的“三个好”
三是班主任管理与服务队伍好。一期培训是一项工程,需要科学的课程设计和精干的专家团队,但具体实施还需要可靠的管理和服务。以张继波老师为首的几位班主任正是保证我们这期培训得以顺利推进和圆满成功最出色的一支保证力量。十天的华师学习生活,我对这支队伍最突出的印象有三点:一是悉心,二是民主,三是高效。这每一点尤其是第一条,每天在张继波老师那里都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列举。基于自己近十年“国培”班主任和学科负责人的经验,以往我一向主张一定要“用心做国培”、要“为学员负责”,要“做让学员满意的国培”,并以此而自满,但这次当看到张继波老师和他那几个帮手每天为我们主动积极所做的那些无微不至的事,还有那种全天候的陪伴,不由得自惭不如了。我们这次参训的项目是培训者培训,是示范性项目,所以除了认真听取专家的每场报告获取培训内容外,还当留心培训举办者的办班过程并从中汲取培训经验。这期由班主任张继波老师所率团队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综合实践班的“三个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