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风古韵诗词中国传统文化读书
《小石潭记》:人在自然中的精神升华

《小石潭记》:人在自然中的精神升华

作者: 老水写 | 来源:发表于2022-03-21 19:41 被阅读0次

作者:程涵悦

在读《小石潭记》前,很有必要先了解下写作背景。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柳宗元彼时经历的是何种仕途乃至命运的重创,方能了解他在《小石潭记》中展现的精神世界之可贵。本文可以从景物特质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入手分析。

第一段前半部分,竹林清雅、水声清脆美妙,“隔篁竹”“闻水声”更雅致,可见作者为自然而愉悦,“伐竹取道”则是他对自然的进一步探索。

后半部分,水清凉清澈,石头变化多端可见造物神奇,树有生命力、茂盛、原始,由此,作者为蛮荒之地的美好、神奇与生命力所震撼。可以说,这种美重新唤醒了他的内在精神世界。

第二段中,表面写鱼自然生存、自由活动,水很清澈,阳光、鱼、石、水共同构成空灵之画,鱼自由灵动而与人亲近,可见作者内心渴望自由超脱,沉醉在自然美景,更渴望与自然或美好人性相沟通。事实上,这里已经开始暗暗显现了他内心的种种缺失感。

第三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溪水、岸势曲折,神秘,柳宗元在这里以“不可知其源”展露出一个内心不再精神力量蓬勃的个体面对神秘、未知环境的迷茫,这与勇于探索险境者已迥然不同。

第四段,景物冷清,而柳宗元说自己感受到了孤独、凄凉寒冷、凄凉幽深。这种凄清既是因为景物本身,更是因为其内在精神世界中的孤独、哀伤与萧索的映现。他的情感投射于景上,而景放大了情,但最关键的就是他内在隐伏的伤感。这确是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

通览全文,前半部分,柳宗元在在自然中自我修复,后半部分在自然中自我审视,或者说,真实地表达自我从而将这种精神的凄美之感上升为了具有永恒价值的美学。真实即美,生命本美,哀伤亦美,你我皆美。

柳宗元能够写出《小石潭记》的原因,是他没有沉沦于痛苦中,而是保留独立、完整、鲜活、美好、敏感、高洁的精神世界,并且写出了人与自然交汇的灵性体验,从而展现并接纳自我的精神世界。至于写出自然之美,不过是其中的一点底色罢了。

相关文章

  • 《小石潭记》:人在自然中的精神升华

    作者:程涵悦 在读《小石潭记》前,很有必要先了解下写作背景。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柳宗元彼时经历的是何种仕途乃至命运的重...

  • 《小石潭记》柳宗元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

  • 2017-11-22

    手卷柳宗元小石潭记

  • 《小石潭记》与《观第五泄记》、《游媚笔泉记》

    《小石潭记》与《观第五泄记》、《游媚笔泉记》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

  • “潭中鱼可百许头”是病句吗?

    “老师,我发现《小石潭记》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是病句。” “理由呢?” “你看,‘可’是大约的意...

  • 【新教育·学生随笔】《小石潭记》的“精”“美”

    伊川县直中学八14班 李沂璐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他是唐代的文学家,他曾写过《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 随手纪-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小石潭记》结尾的时候,柳宗元提到了同行的人的名字。 我要说的是提到的‘崔氏二小生’,恕己、奉壹...

  •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

  • 小石潭记

    再来一遍小石潭。 纠正了几个打草稿时的错字。

  • 小石潭记

    清亮亮的水波纹下,圆滑滑的鹅卵石上,一群斑斓的鱼儿游的时快时慢,它们互相围绕,又相隔一些距离,去啄啄亮晶晶的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石潭记》:人在自然中的精神升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bt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