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之外,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趁假期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直是我的愿望,而今得以实现。朋友的女儿在格尔木工作,欲去看望女儿,同时诚邀几位好友一块去欣赏祖国西北风情。因为兴奋,也不顾及要坐一夜的硬座到西宁,因为走得急,卧铺票得等到几天后才有然后再坐8个小时的硬座到格尔木,脑海中只是浮想联翩:西宁、青海湖、茶卡盐湖;格尔木、可可西里、藏羚羊……
座位对面,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九岁的儿子和六岁的女儿从餐车吃完饭过来,听见我们兴奋的谈论格尔木,就说格尔木真是好地方,是他曾经工作了八年的地方,一听他这样说话,我们这些陌生的西北小白,就急忙向他打探格尔木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结果大跌眼镜,他说格尔木比较偏远,环境好但值得游玩的地方并不多,建议我们在西宁下车游玩,然后呢,又热情的推荐了好几个景点,因为攀谈中发现是河南老乡,这次就是带孩子们刚从老家长垣回西宁的,我们就对他无限信任了,除朋友夫妇外,其余几人当即退掉西宁到格尔木的火车票,决定就在西宁下车。
果然,一出西宁车站,天空辽阔高远,淡淡的云悠然地舒卷,丝丝凉风没有一点暑期的燥热,大家禁不住直呼:“好地方!”背起旅行包,直奔公交站,去往塔尔寺。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占地600余亩,创建于洪武十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的建筑群,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不仅在中国,在东南亚亦享有盛名。
一路上只觉得公交车太慢,望不到塔尔寺的模样。终于到站了,通往塔尔寺的街道两边商铺林立,五色丝巾、精致藏帽、七彩发饰、玉镯……与内地不同的是,店主人都悠然的坐在店里面,并不出来招揽生意,只等有顾客进店了,才热情地打招呼:“慢慢看,需要什么?”从车站到寺门二三十米的街道是安然的,反而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
塔尔寺有三绝:壁画、堆绣、酥油花。塔尔寺的大小殿堂皆布置有大型精美绝伦的壁画,壁画属于喇嘛教宗教画系,具有浓郁的印藏风味,壁画颜料采用石质矿物,色仔鲜艳,经久不变。壁画内容多取材佛经故事、神话故事、释迦牟尼生平故事、人间生死轮回及高僧大德的形象。进入讲经堂欣赏壁画前,导游指着堂前一株被围起来,绿叶近似柳、开着串串白花的树说:“这株菩提树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这里就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它的对面, 讲经堂前的廊檐下,穿各色衣服的信徒一人紧挨一人旁若无人地匍匐于地,那虔诚的样子使我打消了拍照的念头,他们长年累月把心献给佛祖,心灵一定纯净如祁连雪山了吧?菩提树、信徒、释迦牟尼佛……我们的心头不由会跳出那首小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正堂上悬挂着九幅壁画,中间一幅身着大红镶金袈裟的就是宗喀巴大师,他目光如炬,十分威严,左右八幅壁画上的佛都是三头六臂,寓意神通广大;外围还有许多身披袈裟虔诚诵经的佛像,他们都是稳坐莲花台,手捻佛珠串,身边祥云缭绕,营造出一派神仙极乐境界,画面纯净, 确实感染和吸引着人们对美好恬静生活的向往。听导游讲,这里的人们非常信任来世,所以在今世不能做恶事,并且把辛苦赚来的钱捐赠给寺院做善事,以保证来世的大好生活。因此,塔尔寺内的佛像多是金身,最大的弥勒佛金身用了864斤黄金,足见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虔诚至极。更让我震撼的是讲经四周悬挂的堆绣,堆绣是在布幔上用各色布块粘贴、堆砌的大小佛像和周围点缀的花卉图案,是塔尔寺独有的一种地方民族手工艺品,和堂内精美的壁画、场面宏大的讲经堂融为一体,让我有一种到了布达拉宫的感觉。
酥油花馆里有各种色彩斑斓的酥油佛像、佛事活动,讲解员告诉大家,酥油花在冬天最美,因为夏天有的酥油会融化,可我们面前的这些栩栩如生的酥油花正在笑眯眯的看着我们,我们希望它能融化一点,好给游人一点偷偷品尝酥油的机会。可现在,面对这样的艺术品,任是再饿饥之人,也舍不得触碰一指啊!
走出塔尔寺,喇嘛那呢喃的诵经声犹在耳边,讲经堂里的堆绣还在飘荡,弥勒佛殿的成行的酥油灯还在指向不可预知的未来,磕长头的朝圣者还走在朝向理想的路途……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觉得佛教是一种植根于人们心中的文化,信仰,与“迷信”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