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记录一下本周在学员课堂中,由于职业习惯和本身的细致而捕捉到的一些细节,并且进行关键性的引导和启发。
其实每节课都有渗透,只是我一直没有记录下来,真真是一种损失。
一,成长型思维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引导孩子们去做中心图的时候,告诉他们要参考我的图进行创新,并且要非常认真。这时候有孩子说,老师我真的不会画图啊,听到这句话我立刻意识到,这是固定性思维,需要引导。
我对他说,老师告诉你们啊,以后再说这句话的时候,你们要在这句话的前面加上两个字。哪两个字呢?就是~现在。
你不要说~老师我不会画图,而要说~老师我现在还不太会画图
你不要说~老师我不会这个,而要说~我现在还不会这个。
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区别在于,当你加上现在之后,意味着你以后有可能在这方面会更加努力,它只是你暂时的一个能力欠缺,而你直接说我不会,就意味着你不愿意为此而努力,也就意味着你会停留在现在。
一个是成长型思维,一个是固定性思维。孩子们恍然大悟。
这是从《终身成长》这本书里我学会的。
二,礼仪
今天在给孩子们课前打招呼的时候,我向他们招手挥手问好,他们有的向我回应了,有的没有回应,这时候我意识到,必须趁机引导一下。
我问他们,不愿意回应老师还是不知道怎么回应老师呢?
我们彼此问好是对彼此的一个尊重,也是基本的礼仪。
当然问好的方式有很多,你们可以挥手,你们可以微笑,你们也可以打开麦克直接对我说老师好。不管什么形式,你们的回应都是对我的尊重,就像你们在学校里老师上课课前也会有问好,对不对?
我不会刻意表现出不悦,但是我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下次就会改过来啦。
三,尊重
由于中间停了一周的课,今天在讲课的时候,我对他们上一周的作业进行了肯定!
我说你们的作业非常的认真,老师非常的欣慰,因为你老师尊重你们每个人,重视你们每个人,所以每一次都非常认真的备课,非常认真的讲课,那你们的作业非常认真,当然是对老师的肯定和尊重啦!对不对?
让孩子们了解并珍惜为他们付出的人,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回应。
四,勇气
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总是有些孩子不愿意主动回答,担心答案不够精准,这也是从小在学校和大环境中所养成的习惯。
所以我不会直接去提示他们必须要回答问题,也不会对他们说回答问题有什么好处。
我会对他们说,假设这是你们的考试,这是你们的高考,或者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你是不是面对这个问题必须要去写一个答案,哪怕是蒙?你不能去看同学的,也不可能交空白的卷子对吗?
所以你要用这种心态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不要总等着别人的答案,其实大家都不会!
重在参与,只有你真正参与进来,才能够针对你的问题对你进行指导。
后来课下的总结,我的这些话,真的令很多孩子深受鼓舞。
都说,教育的重点是最佳时机。我想,很多家长和孩子认可我,也是因为这一点吧。我不会生硬的说教,而且总是在很多细节上能够给到孩子的更多引导和启发。
因为我相信,除了成绩,我们还要学会成长。而很多成长的知识最好是在潜移默化中给到孩子们,而不是正儿八经坐下来和他们面谈理论的说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