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名105岁的老奶奶,在运动会上以1分02秒95的成绩拿下百米赛跑,创下世界纪录。
她是首位105+年龄组的运动员。

这位老奶奶曾经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2017年曾以39秒跑完100米,当时刷新了100-104岁年龄组的记录。
最让人敬佩的,不是她跑出来的成绩,是这位老奶奶身上散发出来的活力。
“年纪越大,你就越要有激情.......保持活力是我最重要的激情之一。”
在我们的认知里,到了这个岁数的奶奶都是福星,能够在家待着颐养天年,偶尔杵着拐杖在家附近转转,已经很了不起了。
毕竟,年纪大了,容易受伤,安全是第一要务。
老奶奶不仅身形矫健,还能够去参加运动会,参加百米赛跑,完全不像个百岁老人。
我们大多数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会觉得人生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该体验的也体验过了,该见的人都见过了。
大家以老手自居,很多事情明明不懂,却装作什么都知道的样子,对什么事情都司空见惯,也不愿意多学习,慢慢地就没了激情,丧失了老奶奶口中所说的“活力”。
事实上,活力与年龄无关,更多地是看有没有失去尝试的兴趣,是否画地为牢,将自己锁死在自己设置的框架中。
02
高中同学小Y的爸爸是一个小餐馆老板,也是里面的厨师。开了几年,生意从一开始的红火到后面慢慢变得门庭冷落。
小Y就建议爸爸改良菜品,不要老卖同样的菜式。
爸爸没有同意,觉得这些菜式前些年卖也没问题,改良菜品没什么作用。
餐馆里面比较落后,还是采取客人手动写菜点菜的模式,小Y又张罗给他们搞一个手机点单,爸爸又拒绝了。
“我们一个小店,搞这些浪费钱,没必要。”
那如果手机点单不行,就搞出优惠套餐,把传单印出来去到处宣传一下,小Y再次发动建议。
又被拒绝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怎么办?”小Y有点生气了。
“没什么办法。我们都50多岁的人了。人过了50岁,就学不进任何东西,也不应该学习任何东西了。”
尽管小Y一再强调如今倡导活到老学到老的,小Y爸爸却固执得认为,人老了,脑子跟不上了,不是不想学了,是学不动了。
到最后,两个人不欢而散。
父母那一辈常常认为,只要年轻时学到一个技能,就已经足够用一辈子了,就像端起了铁饭碗。
一个人真正老去的标志,不是他年龄有多大,而是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停止自我更新。
当一个人失去好奇心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老了。
03
日本作家若竹千佐子55岁那年,丈夫去世。
她一度陷入痛失挚爱的哀恸中走不出来。
后来儿子建议她去旁听一些小说讲座,在儿子的鼓励下箬竹千佐子开始写小说。
结果第一本处女座小说《我将独自前行》就荣获日本第158届“芥川龙之介奖”。

这本温暖的小说告诉我们,即使老了,即使一个人,也可以无所畏惧,勇敢前行。
其实人越老,越能够回归生活的本原。不再被物质生活所累,不再为照顾子女而苦,不再为职场上的勾心斗角而心力交瘁。
《哈尔的移动城堡》里面苏菲说:“人老了的好处,就是可失去的东西越来越少。”
这个时候,人其实才能够真正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享受生活。
此时此刻,如果能够拥有105岁老奶奶一样的活力,保持身体健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生命的厚度叠加了又叠加。
挑战和热爱,不是年轻人的特权,人生的任何阶段,都不应该放弃它们。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有机会把它变成生命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天。
就像《我将独自前行》里面提到的:
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在最后的关头,不需要眼泪。
她不断的衰老,却越来越明白地知道,更爱自己。
愿你我老了,能够一起喝着小酒,听着喜欢的歌,活成可爱的小老头小老太太,然后骄傲地抬起头说,我活的真漂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