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件事亲闹得沸沸扬扬。什么事情。先不说,后面您就知道。
敌人,首先敌人是什么?
我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敌人的意思是这样的。
有利益冲突而不能相容的人。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利益冲突呢?
因为资源或者利益在人中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往往你有,我就没有了。为了争夺这些利益,就会产生冲突。比如王位只有一个,李世民做了,李建成就不能做。总统位置只有一个,特朗普当了,希拉里就不能当。
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少用到敌人这么强力的词,但如果退回到50年前我们应该能听到,阶级敌人, 帝国主义敌人等词汇。就是说那时的社会认为存在跟我们利益构成冲突从而相互对抗的人,我们称之为、资本家和帝国主义。
我们熟悉的白毛女,说的就是阶级敌人。
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恶霸地主黄世仁喜欢喜儿,在除夕之夜霸占了她,杨白劳自杀。
但喜儿爱着的却是与青年农民大春,大春不是地主黄世仁的对手,于是参加红军,随部队回来。打败阶级敌人,和喜儿团聚。
最近发生了一间和杨白劳极为类似的例子,却更为刚烈。
我说的是刺死辱母者。
女企业家苏银霞借了高利贷135万。在支付本息184万和一套房产后,仍无法还清欠款。
11名催债人辱骂、抽耳光、鞋子捂嘴,在长达一小时的凌辱之后,杜志浩脱下裤子,当着儿子于欢的面污辱苏银霞。22岁的于欢忍无可忍,摸出一把水果刀乱刺,致4人受伤。有个人自行驾车就医,却失血过多死亡。
这伙催债人极致凌辱于欢母亲的时候,这伙人就成为于欢的仇敌。
面对这样的仇敌,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知道耶稣说,要爱你的仇敌,为你的仇敌祷告。别人打你的右脸,连你的左脸也给他。别人强迫你走一里路,你要陪他们走两里。但面对这样的仇敌,这样的爱是否显得苍白无力,因为我如果无动于衷,敌人就会夺走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我们的财产、我们的尊严,我们的自由。
于环选择了报仇,不知道你会怎么反应。
小时候,有个朋友跟我说,如果有人敢打我一下,我就打别人两下,别人骂我一句,我就骂别人两句。别惹我,否则我双倍奉还。这是不是我们的自然反应。你杀我一个,我杀你全家。 一种升级的报复。
北京的地铁里每天都发生类似的故事。哎呀,你踩了我一脚。嘿,你踩了人还不道歉,什么人!又不是故意的,喊什么喊。你踩了人还有礼了不是,就推了对方一把,嘿,你敢推我,我踹你一脚。欧,你踹我一脚,我扇你,你扇我,我跟你拼了。然后两个打的不可开交。起点,不过就是不小心踩下的一脚。
这就是面对敌人的一种方式,你狠,我更狠。
我们很容易看出,这样的处理就陷入邪恶的循环。一点小矛盾就可能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两千对年前,孔子也面对同样的问题。论语《宪问》这样说道“‘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翻成我们今天的大白话说就是,
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敌人怎么样?”孔子说:“如果这样,我们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所以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敌人,用感激、恩德来报答给你恩德的人。”
孔子的意思就是,敌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应该去报复,但要适当,不能超过正直所要求的限度。
这类似圣经所说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命抵命。我们现代社会就建立在这样的法律基础之上。最大限度的在社会成员之间追求正直和公平。
所以,孔子的伟大在于超越了冤冤相报何时了的罪恶循环。但最难把握的是“直”的尺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旦超越限度就又成了比凶斗狠,再次陷入万劫不复的循环。
怎么才能打破循环?
释迦摩尼的方法是:忍。
我小时候的朋友说,敌人狠,我更狠。孔子说,以直报怨。他打我一下,我打他一下足以。不多,不少。但释迦摩尼说,别人打你,你要忍。
我纳闷了,凭什么我要忍?我堂堂七尺男儿为什么要忍?
先别激动,从释迦的角度你也许会觉得很有道理。
释迦认为人一切的遭遇都是业力召唤而来,所以接受命运的打击就是最好的回应。承受,然后忍耐,度过你生命的无数劫难,当业力完全消化,你的解脱就会来到。
所以,既然敌人都是因你而来,都是自己的业造成的,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抗拒吗?
事情也许是这样的。
很多年前我们吃了一条鱼,这条鱼死后轮回成为一个流氓,流氓今天注定要将我暴打一顿。今天我如果反击,甚至将他杀死,我难道不是造了更多的恶业,这人死后难道不会再次轮回成为我生命中的劫难,这就是没完没了。所以我此刻最好的选择不就是承受,让这段业力就此消散吗?
我想起一句古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那么忍辱就是我们对待敌人的最佳方法吗?
绝对不是。因为忍辱也不符合现代的社会准则和基本的法律规范。
甚至有纵容罪恶的倾向。
如果有人侵犯了我的利益,我最正当的手段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做出抗争。如果我都放弃抵抗,那罪恶将更肆意的蔓延。
忍辱的客观效果就是帮助罪恶,当恶霸横行的时候,我们的沉默和忍辱就成为罪犯的帮凶。
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面对暴力的时候,我们希望旁边站着的是一个忍辱的高僧,还是全副武装的人民警察?
我们还是回到了原点。我们当怎样对待敌人?如果冤冤相报不好,以直报怨也有缺陷,甚至忍辱也不合适,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耶稣说你们要爱仇敌。
对,耶稣在福音书中说,你们要爱仇敌。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们要爱仇敌,你们要爱仇敌,你们要爱仇敌。
也许有人会说,文进军你开玩笑吧。刚说了忍辱不好,不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础,甚至有纵容罪恶的倾向。耶稣这个爱仇敌,难道就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就不纵容罪恶了?敌人羞辱你,要杀你,难道你还要爱他?他把你卖了,你给他数钱。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如果要明白耶稣说你们要爱仇敌的意思,我们就需要了解耶稣是什么样的人,和他说这话的背景。
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听道的人,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 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夺你的东西去,不用再要回来。 ——路加福音
耶稣命令我们要爱仇敌,之后举了这三个例子,有人打你的左脸,右脸也给他打。有人抢你的外衣,内衣也让他拿。抢你东西的,不要再要回来。
这还是让我们非常困惑,因为这看起来比忍辱更加下贱,甚至有点自虐,也许我们现代人的脑袋听到这些只会想到,一个流氓欺负人,那人被打了左脸,然后把右脸凑上去,说,你打啊,你打啊。或者有人抢走你的苹果手机,然后你追上去,告诉人家我的密码是???。
我想,普通人听到这样的话,也许会觉得基督徒是一群傻帽和自虐狂。
但那些虔诚的犹太人,2000年前席地而坐认真听耶稣讲道人,肯定不会这样想,他们也没有这样的概念。
他们也不会脑补出这种荒诞的场景,更不会认为他们的老师,让风停止,让海静下来的人会如此作践自己。
耶稣跟敌人对峙的时候,从来没有那么自贱。
法力赛人陷害他的时候,他从来都是无比机智和凌厉的回应。
犹太人想要将他推下悬崖,想要用石头打死他的时候,他总是能走脱。
犹太掌权者想要害他,侮辱他的时候,他大骂他们是粉刷的坟墓,毒蛇的种类,里面都是肮脏污秽的东西。
耶稣跟自贱没有一点关系。
那么耶稣为什么这样说呢?
耶稣常常说些非常极端的话,让听的人很不舒服。比如有次耶稣说你们要吃我的肉,喝我的血。很多门徒因此离他而去。但耶稣后来说,他说的都是属灵的话,要从属灵的角度去理解。所以这一处也应该同样用属灵的眼光看待。
耶稣用这极端的例子想要说的乃是爱仇敌的限度。
你们爱仇敌,要爱到让自己难受,甚至牺牲的地步。
这在犹太文化犹太宗教中是革命性的概念,从来都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从来都是有仇必报。如果国恨家仇更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要爱。
耶稣说,
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 路6:33你们若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是这样行。
好的,我明白了,耶稣的意思是说,我们要超越一般人,成为更好的人,更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明白了。这不就是古人说的高风亮节吗。不就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人?
是吗?
没这么简单。
耶稣说
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 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
不单单是做个高尚的人。做耶稣的门徒,我们的终极呼召是“要做至高者的儿子。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我们的标准不是这个世界的标准,以牙还牙。甚至不是圣人的标准,大肚能容。我们的标准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能力,我们标准是做之高者的儿子。像我们的天父一样。
恩待忘恩的和作恶的。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
耶稣是这样做的吗?
耶稣的时候,罗马是犹太的征服者,罗马有点像二战中的日本,我们像犹太人。但罗马有个百夫长,算是个连长级别的人物,他有个仆人病了,请耶稣去医治。耶稣要不要医治侵略者的走狗?圣经记载,耶稣依然医治了他
耶稣跟彼得等众门徒一起生活了三年多的时间,耶稣带他们经历过酸甜苦辣,五饼二鱼,狂风暴雨,山上变相。这一切之后,耶稣被抓,他们一个个全都逃跑,最被重用的彼得还三次否认耶稣,最后一次甚至发下恶毒的咒诅,圣经具体没有说什么咒诅,但可想是非常亵渎的话。
这些足以让好朋友形同陌路,反目成仇。但耶稣复活后再次和这些门徒团聚,他对彼得说,“你爱我吗?”一连三次。他主动和彼得和好。
-
保罗为上帝大发热心,发誓要将耶稣的门徒扫荡干净,甚至从大祭司那里申请了逮捕令,在犹太全境对耶稣的跟从者进行大清洗。
保罗以耶稣为敌。
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耶稣呼召他。让这个敌人成为使徒,传福音给外邦人。
甚至在十字架上,两个同被钉的人都、侮辱他,嘲笑他,你那救人的,救救自己吧。耶稣没有回答,后来其中一个醒悟过来,认识到这个被钉的耶稣就是那真正除罪,解救人脱离罪恶的弥赛亚。然后他说,“你得国降临的时候,请纪念我。”
这个强盗,在我最软弱最无助的时候侮辱我,
然后他请求我的纪念。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对待这个敌人?
耶稣说“今日你和我在乐园里了”
耶稣没有恨仇敌,没有消灭仇敌。他用行动在爱仇敌。
最后他被仇敌折磨要死的时候,他对爱自己的天父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
这就是爱仇敌的深度。保罗这样说,
罗马书5:8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也就是还做上帝敌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我们以为自己要爱仇敌,自己亏很多,自己要做出很大的牺牲,但其实我们就是耶稣的仇敌。而且是根本无力还手的仇敌。就在完全无助的时候,耶稣没有消灭我们,而是爱。
他的爱不是打左脸,给右脸,抢外衣,给内衣那么简单,他的爱,让他无限降卑,以至于死,甚至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爱那样果断和坚韧。
这样的爱仇敌,才是我们的榜样。这样的爱,让我们和上帝和好,不再是敌人,而是儿子了。
所以爱仇敌不是一种强求,一种命令,而是要我们把自己领受的,白白得到的,再给予那些需要的人。爱仇敌,就是效法耶稣,跟随耶稣的脚步。
爱仇敌,如果离开耶稣,就是彻底荒谬的无稽之谈,但如果有耶稣,就有可能。
为了讲清楚这点,我们听一个故事。
1956年1月3日早晨,美国的五个宣教士第一次在奥卡人的地方降落。1月6日,他们接触到3个奥卡人,并一起生活。1月8日,中午12点半,宣教士说:"大约有十个男人,由奥卡人住宅区那边朝着我们这里来,可能下午可以到达。为我们祷告吧。我在下午四点半,再和你联络。"
就在没有联络。后来,陆续发现了5名宣教士的尸体。宣教士都是被长矛刺死的,但是十个奥卡人怎么能够杀死五个年轻力壮,且身上都带着武器的宣教士呢?
现场发现,有一颗子弹穿过了飞机前面的玻璃,但是却没有发现血迹。
大家思考之后,觉得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中了埋伏。推断五名宣教士为了要避免开枪打伤一个奥卡人,而向着河边退去,后来被集体屠杀。
他们虽然配有现代化的武器枪支,但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却没有使用。
这五条性命似乎是牺牲得没有一点价值,可是上帝却有他美好的旨意。有许多人都因为这五个人的死,在生命上有所改变。多年以后,成为寡妇的5名宣教师的妻子,再次踏上了奥卡人的土地,与奥卡人生活在一起,医治他们中间的疾病,传讲主的福音,带领多人信主。
十年后,奥卡人的教会被建立起来,圣经被翻译,许多人都信了耶稣。后来那5名宣教士的凶手,在奥卡人的第一所教会里成为了牧师,在自己民族的宣教事业上被神所使用着。
我相信通过这个故事,大家更容易理解这样的话:
爱你的仇敌,为你的仇敌祷告,这样你就被称为至高者的儿子。
其实我们也发现了爱仇敌的原因,
因为所谓仇敌也是上帝的儿女,他们如同浪子。上帝日夜盼望着他们回家。
冤冤相报,以直报怨,都不能修复破碎的关系,甚至忍辱都不能。只有心里面的爱,才能让仇敌成为朋友,化干戈为玉帛。
让上帝最喜悦的,就是他的一个浪子回家,
让上帝最欣慰的,就是他的两个儿子能够和好。
做家长的,如果你两个孩子打架,不管谁对谁错,不都是希望他们能和好,如果被冒犯的一方能够真诚的原谅另外一个,我们心里是怎样的欢喜?
今天我们都知道了为什么爱仇敌。但感觉爱仇敌跟我们好远。我也觉得自己没有仇敌,自己一切都好好的,跟周围的关系都那么融洽,即使有点矛盾,也根本上不了仇敌的高度。那么,爱仇敌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
我们没有仇敌。但有时候有些人就像仇敌,不是吗?
老板莫名其妙冲我们发飙的时候,我们很愤怒,我们想吐他一脸口水,但这个时候爱仇敌,也许要求我们给他倒上一杯水。
同事背后诽谤你,造成你今年的奖金全部泡汤,我们想暴打他一顿,但这个时候爱仇敌,也许要求我们,在别人查问这个同事情况的时候,我们依然善意真实的回答。
老公又犯错了,把你刚收税好的家弄得乱七八糟,你已经说过他N遍了,这个时候你想要冲他河东狮吼,让他见识一下老娘的厉害,但这个时候的爱仇敌,也许要求我们温和的问问,老公,工作是不是很辛苦,我帮你揉揉肩。
爱仇敌,需要我们放下自己的傲慢和伤害,换位思考,看到对方心灵深处的需要和难以言说的隐衷。
爱仇敌需要最高的智慧和勇气。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圣经哥林多前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