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手一拍:面具

随手一拍:面具

作者: 白米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5-04-13 13:05 被阅读0次

这次算是认真看了个电视。

片头

这部上映于2018年的大型历史谍战悬疑剧《面具》,豆瓣评分7.8不算低,但也不是很高。要以我的个人见解,应该可以高一点,起码不应该比《琅琊榜》、《无名》这样的片子要高一点吧。

当然我说没卵用,毕竟我的审美能力没有什么水准,我自己没那么自信。

我不太喜欢什么演技炸裂、老戏骨这类词,显得很江湖气。演员是一个非常具备社会意义的行业,他们既把真实的故事和人物通过再构的方式呈现,或者给一些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赋予真实的生命感,从而呈现教化的价值。至于演的好不好,不是那么一厢情愿的和演技有关,演员的肢体和语言技巧是有一个水准,但恐怕更关键的是对角色的理解和驾驭。有些所谓演的不好的,无非是观众不认同演员的处理,自顾自地按照自己的好演技去理解的。此外就是演员的角色处理毕竟也有拿捏不住的时候,就像手艺人,稳定性不会像机器人一样。

《面具》里的演员我觉得都挺好,说明这个团队对于角色设定的讨论和个人的研究结合的很好。即使像年轻演员,饰演赵冬梅的佳琪、饰演金秘书的谭涛等

赵冬梅扮演纯真女子

在面具背后,是一个潜伏多年的军统外勤,配合执行多种不同的任务,独立、成熟、冷静。但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不谙世事,为恋爱奋不顾身的痴情女子。

孤独背影

尤其是深夜来到婚外恋对象的楼下,看着他们门口透出的灯光,想想他们一家三口的热闹,顾影自怜自己的凄清、无依无靠。一个背影就让观众相信了她的单纯和同情了她的错误的托付。

当她黯然离去的时候,我觉得很多观众心都碎了……

相比于结局,这只是面具下的一次伪装、一次解决方案,真正令人黯然神伤的的,作为军统方的烈士子女,命丧在无人知晓的偏僻旅馆……

《面具》其实就是国民党军统版的《伪装者》,描述的是一段现在这个年代不太被关注的历史:哈尔滨,抗战胜利就归属中共领导,没有经历解放战争的战火,在看似平静的那几年里,暗流涌动,这段历史有着太强的故事塑造空间。

本片的虚构就此展开:法医李春秋是军统潜伏特工,而老婆孩子邻居毫无所知,一直关注他的小学老师是中共失散的地下党员,以猥琐贪利的生活面目掩盖自己。丁战国是日伪时期的潜伏人员,到底是日伪的还是军统、中统,要到最后才见分晓……

说起来话长,讲一些细节。

杜志国饰演的魏站长夸奖祖峰饰演的李春秋,两手妙计啊,李春秋含蓄的笑笑。

从腹黑的角度讲,李春秋的表述没有正确的选项,附和,领导觉得你飘飘然,谦虚,领导觉得你深沉,非池中物。所以这个时候,李春秋想什么不重要,魏站长想什么才重要,李春秋知道魏站长的标准才重要。

这是一种镣铐,一种束缚,各自带着面具生存,在一个无奈的时代里。

片中也描述了各种绝情,陈彬摁死了对他一往情深、刚刚还恩爱的女子;李春秋一会儿撩赵冬梅要完成任务、一会没利用价值要割舍,一会又有价值了再利用;丁战国和李春秋一方面表现为好同事和好邻居,一方面暗地里要致对方于死地……

魏站长说:该好意思的时候不好意思,就没什么意思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带着面具对话,看起来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实际上是一方为了控制对方的家人作为人质,一方为了避免把有效的信息保护好。

电视构建了一个极具张力的对峙局面,试图映射所有的隐藏真实意图的社会人交往时的各种世态,来说明人这种社会属性的高等生物是多么的复杂。

可以解释的是,公开体系下诠释的正确的时代,还是个体视角下无奈的时代。

面具,意义上等同伪装者,伪装就是给自己带上一个面具。

面具,人不只是有一幅面具?大概电视想说的是这个意思,而这个意思的外延确实超越了那个谍战的年代。电视里的李春秋终于卸下面具,站在人民的一方,不但揭开了丁春秋的重重面具,也彻底抛弃了自己虚伪的、早就不想要的面具。

我更大的困惑,生活中的李春秋们,真的能卸下面具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手一拍:面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rkb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