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行 (二)
去浙杭一带的列车三天停运,网传利奇马风王拔树推墙。只好舍远求近,台风其奈我游兴何?
小平在滁州。滁州还有欧阳修。于是当机立断,游琅琊山。
中午被契弟接到全椒的景逸宾馆歇息,距离滁州北站45公里,环境不错,菜也不错。兄弟更不错。交游遍是豪爽者。
全椒以豪雨迎客。中午的龙骨汤面是一绝,量足味鲜。曹哥把一层的牛骨啃光,然后面对“面”,并且嚷着说晚上还吃这面。
全椒有名人,没错是吴敬梓。多赖当年语文老师给我们打下坚实的文史功底。
雨歇步行去吴敬梓故居,以显诚意。全椒人够意思,迤逦的红色长廊拜谒吴夫子。长廊的尽头,是青砖墙体蝴蝶瓦的吴氏故居。纪念馆是在襄河的另一边,隔桥相望。
台风行 (二)
故居颇有苏州园林的风味,是前些年政府斥巨资修整成这样的,免费开放,这个好,有吴先生豪爽好客之风,惠及四方人民。宅子布局严整,古朴典雅,令人不禁感慨,——书香门第大家户啊!大家子自有大格局,大格局才能诞生说部中的宏篇巨制。
《儒林外史》中描写的诗礼簪缨的天长杜家,应该就是以作者自家为原型。书中有一段细致的环境描写:
“从厅后一个走巷内,曲曲折折走进去,才到一个花园。那花园一进朝东的三间。左边一个楼,便是殿元公的赐书楼,楼前一个大院落,一座牡丹台,一座芍药台。两树极大的桂花,正开的好。合面又是三间敞榭,横头朝南三间书房后,一个大荷花池。池上搭了一条桥。过去又是三间密屋,乃杜少卿自己读书之处。”
与我们看到的吴敬梓文木山房周围的环境几乎无二致。
台风行 (二)
书中的杜少卿那是第一等的奇人妙人,不愿受朝廷征辟做官,就躲在南京的河房里装病。他妻子笑他,他的回答堪称书中最可爱的一段文字,他说:
“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顽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为甚么要送我到京里去?假使连你也带往京里,京里又冷,你身子又弱,一阵风吹得冻死了,也不好。还是不去的妥当。”
笔端蕴深情的吴敬梓想也是杜少卿一类的人物,喜欢过率真任性的日子,与世无扰,自得其乐。
录书中最让我向往的一件事情与大家共享:
杜少卿向韦四太爷说:“老伯酒量极高的,当日同先君一吃半夜,今日也要尽醉才好。”韦四太爷道:“正是。世兄,我有一句话,不好说。你这肴馔是精极的了,只是这酒是市买来的,身分有限,府上有一坛酒,今年该有八九年了,想是收着还在?”杜少卿道:“小侄竟不知道。”韦四太爷道:“你不知道。是你令先大人在江西到任的那一年,我送到船上,尊大人说:‘我家里埋下一坛酒,等我做了官回来,同你老痛饮。’我所以记得。你家里去问。”张俊民笑说道:“这话,少爷真正该不知道。”杜少卿走了进去。韦四太爷道:“杜公子虽则年少,实算在我们这边的豪杰。”
杜少卿走进去,问娘子可晓得这坛酒,娘子说不知道;遍问这些家人、婆娘,都说不知道。后来问到邵老丫,邵老丫想起来道:“是有的。是老爷上任那年,做了一坛酒埋在那边第七进房子后一间小屋里,说是留着韦四太爷同吃的,这酒是二斗糯米做出来的二十斤酿,又对了二十斤烧酒,一点水也不搀。而今埋在地下足足有九年零七月了。这酒醉得死人的,弄出来少爷不要吃!”杜少爷道:“我知道了。”就叫邵老丫拿钥匙开了酒房门,带了两个小厮进去,从地下取了出来,连坛抬到书房里,叫道:“老伯,这酒寻出来了!”韦四太爷和那两个人都起身来看,说道:“是了。”打开坛头,舀出一杯来,那酒和曲糊一般,堆在杯子里,闻着喷鼻香。韦四太爷道:“有趣!这个不是别样吃法。世兄,你再叫人在街上买十斤酒来搀一搀,方可吃得。今日已是吃不成了,就放在这里,明日吃他一天,还是二位同享。”张俊民道:“自然来奉陪。”鲍廷玺道:“门下何等的人,也来吃太老爷遗下的好酒,这是门下的造化。” ……
当下吃了早饭,韦四太爷就叫把这坛酒拿出来,兑上十斤新酒,就叫烧许多红炭,堆在桂花树边,把酒坛顿在炭上。过一顿饭时,渐渐热了。张俊民领着小厮,自己动手把六扇窗格尽行下了,把桌子抬到檐内。大家坐下。又备的一席新鲜菜。杜少卿叫小厮拿出一个金杯子来,又是四个玉杯,坛子里舀出酒来吃。韦四太爷捧着金怀,吃一杯,赞一怀,说道:“好酒!”吃了半日。……
韦四太爷这几个直吃到三更,把一坛酒都吃完了,方才散。只因这一番,有分教:轻财好士,一乡多济友朋;月地花天,四海又闻豪杰。
——啊,梦里都想着适逢其会,若能穿越,当也去那桂花树下与少卿痛饮尔!
从襄河上经过的时候,发现那水最秀美,有游泳者在泅渡,莫名生出羡慕之心,真想从桥上跳下去游戏一番,沐浴一下大师的家乡水,沾沾大师家乡的灵秀气。
窃以为,吴先生乃有慧根之人,散得万金家财,换得一部书流芳百世。
窃以为,我等七兄弟乃有福分之人,一阵台风把我们刮来全椒,始得与先贤相聚,与平弟畅饮。
欣题几句,聊助酒兴:
人生能得几回聚,互看白发冉冉生。
西凤斟酒十分满,韶光不放一分空!
台风行 (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