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你不必在书房冥思苦想,你的散文在田野;你不必抱怨没有写作素材,你的散文在山岗;你不必遗憾没有写出深度,你的散文在劳动后,用手抹抹额头的汗,内心的富足、喜悦如风而来,这比深度更重要。傅菲的笔下,一篇《月光光,照四方》,足以让人体味散文之美和散文的一唱三叹。
傅菲说:“二十二年了,我从没如此安静地生活过,一座山一条河,是我独自放逐的去处。人间在近处,我在更远处。我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在南浦溪边钓鱼,砍柴,烧炭,开荒种地,摘藤梨吃红薯,坐在屋顶晒月亮,听百虫鸣叫,看夜鹰游寻。”
这样的生活,真令人向往。远离城市,在山中生活,是城市人寻得内心安静的良方。与大自然深度链接,获益最多的是人。人永远是自然之子,要与自然好好相处。
本文以一首民谣《月光光,照四方》,串起人生的过往和现在,一唱三叹,水到渠成,自然无斧凿之痕:薄雾漫上河面,板栗林的老汉在拾板栗,背一个竹篓,竹梢拨开落叶,不时躬身捡板栗,反复唱:“月光光,照四方……”老李在南浦溪用鸬鹚捕鱼。洋槐临河,野鸭在芦苇丛里噗噗惊飞。老李竹篙撑船,一篙高一篙低。捕鱼空当儿,老李取下老式军用水壶,抿一口薏米酒,亮开嗓子唱:“月光光,照四方……”青山在水中漂移,乌鹊在空中飞翔,水岸的芦苇日渐枯黄,竹筏在飞快划动,回声在盘旋。作者“我”第一次去南溪边人家参加社公祭拜,听社戏,喝米酒,夜行回宿舍,竹林沙沙,我亮开嗓子唱:“月光光,照四方……”
我们可学习以民谣入散文。
读一读这首《月光光,照四方》,欣赏它的韵律美——
月光光,照四方,四方圆,卖铜钱。
铜钱漏,卖乌豆,乌豆乌,卖香菇。
香菇香,卖生姜,生姜辣,卖鞋拔。
鞋拔节节断,街头卖鹅卵。
鹅卵孵出鹅公崽,拎拎担担送大姊。
大姐留阿嬉,阿无嬉,阿要转去拾苦槠。
苦槠稀稀苦,阿要转去赶牛牯。
牛牯稀稀臊,阿要转去蒸碗糕。
碗糕蜜蜜甜,阿要转去学耕田。
田里一蓬草,铲了一个天光早。
田里一蓬葱,拔回去喂鹅公。
(2025.1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