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社交网络上抱怨,认为他们的工作毫无意义,无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他们还认为上司领导的要求乖张无理,不但时常以各种理由践踏和贬损他们的个人价值和尊严,而且经常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昏招。
“我这一天天的,是在瞎忙活什么啊!”
当抱怨如潮水般涌来,我们不禁要疑惑: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是否他们的工作真的毫无兴味和价值?是否他们的上司真的利令智昏?还是说,人们抱怨,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期望不切实际?
答案可能是两种原因都有。
在大卫·格雷伯《毫无意义的工作》一书中,作者指出现代社会为着各种目的生成了一堆毫无必要的“狗屁工作”——那些表面看似重要实际上毫无意义的工作。这类工作伴随社会的发展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产生,有时是为了满足上位者的某种野心,有时是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生成的冗余,而有时甚至是出于“提高效率”的目的而创造出了一些让任务更加低效的流程和岗位。
这些工作不但不能激发工作者的热情,反而破坏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长期从事这种工作,人容易产生工作倦怠,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这种心理状态会进一步蔓延到生活其他领域,造成广泛的焦虑和抑郁。
s34246527.jpg
而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书中,作者齐格蒙特·鲍曼描绘了消费主义社会是如何重塑人们的欲望。在消费主义理念的影响下,人们被灌输必须不断追求新的欲望和需求。人们期望通过购买和消费来获得快乐,但这种快乐终归是短暂和薄弱的。与此同时,由于期望的抬高,和“狗屁工作”客观的存在,许多人无法从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满足感,这造成了人们对生活和工作意义的广泛质疑。
s34008354.jpg
人很难摆脱环境的塑造和影响。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们的温饱和人身安全基本得到了保障,因此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对待人生,人们期望的不仅仅是“活下去”,而是要“活得有意义”。
“我在为社会创造价值吗?”“我花精力做的这件事对我自己、对他人有帮助吗?”“我享受此时此刻的人生体验吗?”这是埋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没有说出的期待。
而真实的生活可能并不总是尽如人意。当历史的车轮加速前进,很多人其实是被这股洪流裹挟着向前的。他们来不及思索,来不及准备,匆忙应对。从睁开眼工作,到应答每一次质询,完成每一项“必须的”任务,行动总是先于体验而开始,直至他们内心迟滞的发出反抗的信号。倦怠便由此而来。
“有一天我忽然失去了对工作的兴趣。我发现工作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很少。很多时候我们好像先人为的设置一些障碍,然后所有人再假装努力的去破除这个障碍。我不知道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 一位困惑的读者如此反馈。
这一切的问题是可解的吗?这种越来越冗长、繁杂、混乱的社会体验还会有清明澄澈的一天吗?
也许,要在混乱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宽广的心胸,个人必须从纷繁陆离的世界中移开目光,转而关注生命的内在价值。
这是个人面对无法撼动的大环境时无奈的求索,却也是人类得以存续万年的终极智慧。不断的反思自我、审视环境、体察真相,独善其身的同时又不放弃向社会的关联和呐喊。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致力于寻找真实、妥帖的人生,我们的社会才能整体变得更好。
星果 #读书札记
2023.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