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是新课标理念下提出的,在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中,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容。
六要素应该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的整体。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在对主题意义理解与探究之下,通过学习理解、实践运用、迁移创新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促使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思维品质发展和学习策略的运用。
因此我们在课文学习中,不能只重视浅表性内容与语法知识的学习,应该对教材有准确的定位与挖掘,突出核心素养视域下六要素的学习与探索,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达到育人的目的。
如: 冀教版八上 Lesson 23The Internet-good or bad ?
语篇分析:
(What) 教材讲述了网络的重要性,网络改变了当今世界,但是它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许多弊端,最后点明: 应该正确地、有节制地使用网络,才能使人们生活地更加colourful。
(Why) 以说明文的形式阐述了网络的利与弊,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观念。
(How) 在文体特征上看应该是一篇议论文,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阐述,从语言特点来看,语篇中蕴含着功能句: adverbial clause with "if" ,例: The Internet makes it easy to stay in touch if a friend lives far away, 重要短语,例: aside from, in seconds, take up等。
基于以上分析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目的,制定教学目标(包括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 听懂文章的general idea;(语言理解能力)
2. 正确记录和归纳网络的优缺点;(学习能力)
3. 作为中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怎样正确使用网络: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等。(批判思维,品质意识)
4. 正确运用本课语言点转述网络利弊的内容,并且谈论自己该如何上网。(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
制定学习活动(依据学习活动观):
学习理解
1. 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文化背景知识;
2. 梳理语篇细节信息,获取新知,初步感知和学习语言知识;
应用实践
1. 概括整合信息,实践与内化,对比利与弊;
2. 复述语篇中网络使用的优缺点。
迁移创新
总结自己实践中如何使用网络,判断对比,形成正确的观念。
对自己今后合理使用的打算。
.......
教学设计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层层上升,由易到难,由浅表到深刻,使育人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而不是刻意强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