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查看投保流程的漏斗,可看到各个步骤的转化情况。从转化情况可知,在信息填写页至声明页,转化率较低,声明页之后,其他步骤转化率都很高。

版本1.0功能介绍
“轻松投"为某传统保险公司的保险销售工具。
核心功能:保险销售
销售模式:保险销售人员线下发展用户,用户有意向购买后,代理人邀请用户安装“轻松投”,填写邀请码,并购买产品。
功能分析
“轻松投"是线上的保险销售工具,保险产品以长险为主。
事件分析
通过对各个页面的埋点,可观察用户对每个页面、每个功能点的访问情况。“轻松投”埋点的数据主要有:投保流程中的所有页面,投被保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年收入以及产品编码等。
根据产品编码事件,可查看到每个产品的点击情况,购买情况。不同年龄段,购买产品的意向也不尽相同。
根据慧择网的《三八女人节保险大数据报告》,从各年龄段女性来看,18岁至24岁女性旅游险的购买人群已覆盖84%,但是60岁以上女性在旅游保险保费占据上风,有86%的保费支出交给了旅游保险。30岁至34岁的女性用户最青睐健康保险,投保用户数占比17%;50岁至59岁女性更舍得在理财保险上花钱,保费占比17%。
异常数据分析:职业为农民,年收入为40000万元。经了解,发现客户录入时,未注意到年收入的单位。
数据分析:
1、根据年龄性别与购买保险类型的关系,可向不同人群,推荐不同产品。
2、通过异常数据分析,可知用户在填写表单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而对页面进行优化。
漏斗分析
通过查看投保流程的漏斗,可看到各个步骤的转化情况。从转化情况可知,在信息填写页至声明页,转化率较低,声明页之后,其他步骤转化率都很高。
数据分析:
1、用户对产品没有全面的了解:用户对产品的了解,仅限于业务员的讲解。用户对业务员信任因人而异。用户进入产品页,是为了了解产品。
2、信息填写页,涉及敏感信息(身份证、手机号)等因素,填写项较多。一个页面需滑动六屏,才能填完所有信息,且填写项都为必填项。用户看到页面后,会有一定的压力,导致跳出。
3、信息填写页的元素未进行自动保存,填写过程中碰触到关闭按钮,再次进入时,信息需重新填写,导致用户放弃填写。
4、填写信息的用户一般都是确定购买产品的用户,信息填写完成后,后续步骤相对简单,且用户有购买意向,因此后续步骤转化率相对较高。
用户分析
1、用户地区
根据用户地区数据,发现用户地区与分公司销售能力强相关。分公司销售能力越强,此地区的用户数量越多。
原因分析:用户的主要来源为分公司业务员线下用户挖掘,分公司销售能力决定了分公司的用户规模。也决定了“轻松投”的用户来源。
2、用户年龄
根据用户年龄数据可知,用户位于30-50年龄段的人占比70%
原因分析:三四十岁的用户,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是家庭的家庭支柱,是经不起风险的群体。有一定的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
3、用户性别
根据用户性别数据可知,投保的女性占比为65%
平安财富宝对女性用户的理财数据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平安财富宝中,女性用户占比接近60%,通过平台达成的人均投资资产近40万元。女性用户更倾向于投资稳健型和平衡型的产品,占比达69%。在60岁以上的女性中,人均通过平安财富宝持有复杂产品的金额最大,高达50万元。
原因分析:
(1)女性消费意识较强;
(2)相比男性,女性家庭意识更强,给家人购买保险产品的概率较大;
(3)保险业务员女性居多,女性业务员开展客户也以女性为主;
(4)女性相比之前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消费能力也在逐渐提升。
4、新老用户分析
通过新增用户数据可知,“轻松投”的新用户数量较少。老用户的活跃度相对较高。
新用户量少原因:来源渠道单一,范围狭窄,只能靠代理人线下发展。代理人挖掘新用户的能力决定了新用户的数量。
老用户活跃度高原因:老用户对保险有了一定的了解,保险意识较强。有意愿去了解保险相关产品。
版本改进点:
(1)优化投保流程,简化信息填写项,合理布局,让用户轻松投保。
(2)针对新用户来源单一,数量少的问题,可丰富网上商城,并通过短期出行险或旅游险获客。
(3)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年收入的用户,推荐不同的产品。
(4)针对老用户,可向其推荐其自身还缺少的保障产品。
版本2.0功能介绍
功能介绍
“轻松投"为某传统保险公司的保险销售平台。
核心功能:保险销售
销售模式:
1、保险销售人员线下发展用户,邀请用户在“轻松投”上进行产品购买。
2、放开用户自主购买入口
相对版本1.0改进点:优化了投保流程,丰富了保险产品
功能改动
(1)在原业务员邀请投保的基础上,增加了用户自主投保流程;用户购买产品时,可选择填写邀请码,也可跳过填写。
(2)增加了首页产品推荐。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年收入、地区等因素,匹配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产品,并在首页展示给用户。
(3)增加产品介绍内容,便于自主用户了解详细的产品内容。
(4)优化原有投保流程。对用户流程中的数据,定时保存,防止用户意外退出,数据丢失;调整页面元素及布局,去掉非必须元素;减少投保流程步骤。
事件分析
对用户自主购买事件、业务员邀请购买事件、首页推荐产品点击事件等进行埋点。
通过对用户自主购买事件与业务员邀请购买事件对比,可知:
对于长期险,业务员邀请购买事件的数量远远大于用户自主购买事件量。而短期险,用户自主购买的事件要大于业务员邀请购买的事件。
原因分析:
由于长期险保险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保险一般都较为复杂。不同保险产品,涉及的责任、疾病等都不尽相同。免赔额、轻症、豁免、等待期等专业术语普通用户接触较少,较为难理解。因此,现阶段,长期险保险购买还主要依靠业务员线下推广模式。
《2018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标准化、简单化保险产品多转移至互联网渠道。
根据2013年的数据,互联网保险产品中占比最高的依次是车险(52.4%)、理财险(27.9%)和意外险(14.8%)。线下产品转移到网上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在初期,互联网销售选择价格便宜、责任简单的保险。车险本身结构比较复杂,从投保性质分为车强险(国家规定强制购买)和商业险(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盗抢险等),车强险的标准特性以及相对较低的价格使其更容易线上化。理财险较强的投资理财特征更容易让用户理解和接受,保障功能不强、核保要求不高的特征也带来了用户黏性和规模效应,成为互联网保险的主力。由于意外险价格便宜,无法实现渠道保费收入的规模要求,借由互联网渠道可以更好地降低其成本,这也是互联网保险现有产品结构形成的原因所在。
目前适合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包括短期简单理财险、短期健康险、意外险、简单标准化定期寿险、车险等,但不适合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如长期分红险、长期寿险、健康险、农险、企业财产险等复杂财险。
思考点:
(1)直接面向用户的产品,尽量选取容易理解、标准化的简单产品。
(2)长期险在互联网渠道推广探索:虽然复杂产品在互联网销售有一定的困难,但互联网销售的渠道优势,以及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前景,并且,长期险是传统保险公司的主要保费收入,因此长期险在互联网的推广值得探索。
可尝试的点:
(1)老用户对保险有了一定的认知,并有耐心对产品进行研究。可针对老用户进行长期险的互联网销售。
(2)对长期险进行标准化:按照保险责任、保费、投保规则等进行产品对比,让用户清晰的区分产品的不同,以及产品的优劣势
通过首页推荐产品的事件埋点数据与普通产品数据对比,可知推荐产品的点击率要高于普通产品的点击率,产品转化率也有一定的提升。
虽然推荐产品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推荐的所有产品,点击率都高于普通产品。针对未达到效果的推荐结果,需要进一步修改推荐模型。
通过页面优化,及年收入等数据埋点,异常数据量减少。
漏斗分析
通过版本1.0与版本2.0的漏斗对比,信息填写页的转化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
思考点:
版本1.0由于版本较老,版本建立之初,是为了快速发布,用户体验上考虑的较少。而后续的小版本迭代,业务需求较多,只是迭代业务需求。从而导致版本1.0的体验未有改进,跳出率较高。
版本2.0解决了一部分用户体验的问题,从业务层迭代,开始转向用户层迭代,因此转化率提升也是意料之中。
如何在后续的版本中,继续提升转化率,则比1.0到2.0的转化要复杂很多。
版本3.0思考
1、针对新用户、老用户分策略进行挖掘
2、针对公司主打产品的推广
3、保险对比功能增加
4、推荐模型的优化
作者:石丽丽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和友盟+联合举办的“2019「友盟杯」数据分析大赛”中参赛作品,未经作者及平台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部分数据有脱敏处理,非全部真实数据
有关产品测评大赛合作事宜,请联系邮箱:denis@woshipm.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