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所有人的事,微观一个家,中观一所学校,宏观一个国家。但现实中的教育呢?通过为什么做教育,谁来做教育 、怎么做教育三个问题反思教育7盏灯是否点亮。
一、为什么做教育?
教育目的理论常见三种: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二者的统一。为了找到好工作就是个人本位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国家富强贡献力量就是社会本位论,无私的利他主义者;为了国家富强自己成材就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统一,活出自己的智者。现实社会中利己成一时,无私成传说,智者成一生。
作为一名师者,我的教育目标就是点亮心灯,启迪聋生的心智,培养健全人格,学会一技之长,享受幸福人生。
二、谁来做教育?
教育者人人皆可。古之先贤,今之父母长辈,教师、同学、朋友、领导、同事,三人行必有我师。好为人师是教育者常踩的坑,却不知应相人而导,静待机缘;师者不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他人,而是授人以渔,点亮心灯。愿做一时教育者众多,而愿意投入做一世教育者少之又少,当把教育做成项目和求存职业时已经不再是教育者了。
反思自身,教育不仅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教育者不仅仅在课堂上,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处处知行合一。作为他人的摆渡人,成人达是我从事教育的座右铭。
组织就看多大心愿做多大的机构了。常见的有政府、民间(企业)两类办学组织,在国外还存在家庭办学模式。就国内而言,政府办学资金不愁,机构臃肿,教学机制僵化,教学内容落后;企业办学资金自筹,机构精简,教学机制灵活,教学内容实战化。
反思组织,建立一个教育组织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建立一个有共同使命的教育机构。为什么北京11中学会成为教育界的弄潮儿,因为传统公办校的工业时代的机械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以人为本的教育需求。个性化教育的民办校成为日新月异的新思潮的出路,例如各类个性教育的中小学及老年大学,更有为父母开设的青藤学校。
三、怎么做教育?
解决学什么(学习内容)、怎么学(学习方式)、在哪学(学习空间)、怎么评(教育评价)的问题。
学习内容分为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所谓有用无用之分,只是着眼当下。换个时空,就大不相同。就像不识灵芝者把它当野草喂猪,采药者采之当名贵药材,种植者带土移植成灵芝园,植物学家采样分析物种演化,生态学家通过年轮观察全球生态演变。。。。。何为有用,何为无用呢?当你多一个维度就提升了一层认知,当你能升维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许多人只着眼眼前,只学有用之学,起步快,长进慢;少数精英愿意花水磨功夫钻研无用之学,起步慢,长进快,一通百通。一入混沌深似海,开始学习无用之学,每一个最好的起点都是当下。
学习方式,从学习途径类型上可分为线上、线下与混合式;从心理学上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 、动觉型,不同类型的人适应不用的学习方式。按学习方法上可分为费曼学习法、记忆学习法、框架学习法。费曼学习法以教为学,记忆学习法按遗忘曲线周期复习,框架学习法将知识结构化。万法归一,只需要把所学内化为己身。自己利用教师职业之便反复使用费曼学习法,利用混沌学习的思维模型反复梳理学习框架,进步明显。反观一年前的自己,笑而不语。
学习空间是从学习环境入手,营造一个学习的体验。广义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学习空间,狭义上指的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学习体验的空间。目前常见的有学校、家庭及社会上的学习空间。学习空间的关键在于用科技技术实现好的教学体验。同时学习空间的变革又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升级,例如智能学习空间成为当下的时尚。对自己而言,学习空间就是一个场域,让自己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专注其中。一盏台灯,一台电脑,一本书足矣。
教育评价依据评价主体的身份,可分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依据是否采用数学方法,可分为量化评价与非量化评价;依据评价的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教育评价的目的是对教育本身、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融入教育过程形成闭环,并依此进行不断迭代与改进教育。对自己而言教育评价就是复盘的过程,打开自己的盲区,走向透明开放的自由。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你经历的教育点亮了几盏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