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6 - 战争临到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6 - 战争临到美国

作者: Mihook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15:09 被阅读11次

书接上回,提到了德国对苏联的入侵,兵分三路:北路由利布指挥,从东普鲁士像列宁格勒进军;中路由博克指挥,从波兰北部向斯摩棱斯克进军;南路由龙德施泰特指挥,从波兰南部向第聂伯河下游挺进。苏联希望英国可以开辟法国北部的第二战场,用来牵制德国的军事力量,而丘吉尔在这册书的第一章就介绍了两个国家的分歧,不仅仅是关于第二战场,还有领导人之间对话的分歧,态度的分歧,关于波兰领土的分歧等等,当然这些分歧没有阻止丘吉尔对于苏联的援助。

又是非洲战场,奥金莱克和韦德尔之间的权力交接我上次忘了说了,这是中东司令的一次变动。

奥金莱克和丘吉尔之间有很对关于如何进行战斗的分歧,虽然可能奥金莱克过于保守和谨慎,然而我个人是不太认同一个远离战场的人对战役做出过多的干预,战场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只有在现场的人才能理解每个变化之后不同的方向改变,一味的坚持作战计划我觉得是不科学。当然向奥金莱克这样过于谨慎和保守也是不合时宜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准备的万全,变化才是永恒的真理,因而不要期望达到自己的预算,等到达到你的计划时,也许敌人的力量也增强了。

第二章还提到了澳大利亚撤兵的要求,这个我不知道具体的状况,澳大利亚和其他盟军认为英国一直在派遣友军的队伍去进行危险的任务,比如波兰旅,印度师等等,而丘吉尔对自己的辩解是,这些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英国步兵,然而为了统一称呼,就从来没有更改名称。然而不管怎样,澳大利亚都没有改变自己撤军的需求。

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丘吉尔和罗斯福分别离开自己的国家,在纽芬兰普拉森夏湾进行会晤,并且通过双方的协商签订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表达了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形式的权利,赞同摧毁德国纳粹暴政和解除侵略国家的武装等意图。同时也发表了对日本的声明,要求日本退出印度。

第五章对俄国的援助,又再一次展示了两国的矛盾,俄国要求开辟第二战场,而且在丘吉尔看来态度傲慢,英国自己觉得自己背负了很大的压力,要从自己国内本来就匮乏的资源中拨出一部分给俄国,同时也要从美国的增援品中分出一部分给俄国,而对于俄国要求的第二战场,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满足,我感觉丘吉尔就是一副,我需要你帮我分担德国的军事压力,我不得不压抑自己满足你傲慢的要求,气死了的感觉,哈哈。

第6章,波斯与中东。这里的波斯是指伊朗,之所以称之为波斯是为了于伊拉克相区别,因为英语中这两个国家的拼写太过相像,为了防止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才称之为波斯。这一章主要是将英国和俄国的一次联手,在伊朗境内的一次战争。当然按照丘吉尔的说法,本来不想进行这场战争,因而刚开始英俄是给波斯下了通牒,让他驱赶境内的德国人,然而波斯没有这样做,为了保障英国在波斯的油田以及对俄的通道,英俄联手向波斯发兵,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当然这一目的是使波斯保持中立,同时允许英美通过波斯向俄国输送援助。其实我觉得这已经不能算作是中立了,这种允许其实已经是有所偏倚的,如果德国也能从波斯运送物资,恐怕英国就不能称之为中立了吧...

第7章,英国的实力日益增强。这个其实我是持保留意见的,这个增强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是一个觉得意义上的增强。因为随着战争的进行,人力、物资、财政状况都应该是不断消耗的一个过程,但是相对于德国,或者说相对于未战时的武装力量储备来说是一种增强,毕竟俄国参战了,而且俄国的战线很长,这个会分散掉大部分的德国的武装力量,而且随着“租借法案”的推行,美国护航范围增加,物资支援增大,这都会让英国将武装的力量主要用于与德国的战争,而不是在海洋上对运输船的保护。同时在这个时候,英国国内征兵的年龄限制放宽,这也会让原本不算做后备力量的人群进入兵力后备的储蓄中。

第8章同俄国更密切的接触。我是认为可能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这两个国家开始的交流是有一些理解上的歧义了,尤其是在对于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态度上,其实英苏在对于这些国家的态度根本上是相同的,只不过方法或者说是达到目的的途径不一样,英国不太想直接作战,希望可以通过外交手段使其脱离德国的阵营,而苏联希望是直接作战,摆脱他们对于自己的威胁。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英苏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流畅,信任度也有所提高。

第9章&第10章,前进之路和“十字军战士”行动。又是非洲和中东,英国希望在这个时候,德国被苏联牵制着,在非洲和中东战场有所作为。因而向飞中和地中海区域发动行动。虽然英国军队在战役开始阶段因为德国的军事分配取得了进展,然而随着德国潜艇和空军的回归,地中海的战役又发生了改变。

在第十一章-第十七章中描述了日本对于这场战争的影响,因为日本空袭了珍珠港,美国介入战争,丘吉尔到美国与总统罗斯福协商太平洋战役的战术调整以及在美国和加拿大做出的演讲。由于日本的突袭,英国和美国的舰队受到重创,短期内海洋上的统治权收到了影响,因而英国也开始担心他在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度等国的防守问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击在90分钟内结束,彼时,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

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相关文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6 - 战争临到美国

    书接上回,提到了德国对苏联的入侵,兵分三路:北路由利布指挥,从东普鲁士像列宁格勒进军;中路由博克指挥,从波兰北部向...

  • 第1章笔记 - 《二战回忆录-风云紧急》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二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著。全书分为六卷十二部: 第一卷 风云紧急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

  • 豆瓣8.6分反战美剧,荒诞喜剧外壳下的冷酷现实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视作品,可以说是美国最爱拍的了,邪不压正的反法西斯战争、无畏的战争英雄以及象征美国军事实力的...

  • 最辉煌的超级大国逃脱不了最悲惨的结局(二)

    2、二战后美国每任总统都要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对外发动30多次战争,几乎每个总统都要对...

  •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是如何对待在菲律宾抓到的66名美国女兵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原本美国只想安安静静的坐在旁边看戏的,同时通过这场战争好好的发一笔战争财的。然而美国这个...

  • 十大心理学效应-贴标签效应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

  • 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

  • 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

  • 史迪威将军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也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也多了起来。1942年,史迪威被派到...

  • 2202-05-21 说你行,你就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 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6 - 战争临到美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pw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