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心灵(九)

作者: 林汉扬 | 来源:发表于2019-08-08 18:29 被阅读1次

【九】“真我”的阶段性实现是向天人合一之道(圣人与佛境界)实现的逐步扩充

那么,如何去实现“天人合一之道”呢?我认为这可以根据价值主体的思想层次境界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去实现:①生理价值的意义;②社会价值的意义;③自然生态价值的意义。而实现的主体是“自(主)我”主导下的行为,自(主)我

→①,表示自我融入生理上的客我(即本我);自(主)我→②,表示自我融入社会上的客我(超我);自(主)我→③,表示自我融入自然宇宙之中客观的我。这是一个从修身养性到齐家、平天下、天人合一的过程,从主观的角度出发,这个过程就是从①→②→③。实现交集的过程。第一阶段,是个人的自我与本我、形神合一是:自(主)我∩①;第二阶段,是个人(本我和自我统一)与超我(社会的我)合一是:自(主)我∩①∩②;第二阶段,是本我、自我与超我(社会的我)和客我(自然系统,主要是生态系统)合一是自(主)我∩①∩②∩③;这是一个与社会甚至和自然系统帕累托改进或者多赢、互惠、和谐的过程,也是人类应该进化发展、优化提升的过程,越往后面越艰难,可见,“佛”与“圣人”就是第三阶段的境界——天人合一境界的“人” ,是真我之中第三个阶段的境界:①、把自我融入生理上的本我;②、把自我融入社会上的超我;③、把自我融入之中的客我。

我这里是把国学的天人合一观融化进来了。我把这个过程之中的与环境帕累托改进或者多赢、互惠互利、和谐相处的个人称之为佛家所说的“佛”与道家所说的“圣人”,如果以第一人称也可以称之为是“最高境界的真我”,也就是说这个过程的实现是“真我” 的实现,比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更加高级,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自我实现”往往只是一种追求个人主要是在社会意义方面的心想事成,而“真我” 的实现,却是一种追求个人全方位意义上的心想事成之外,也影响自身所处的环境并且使它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一种自身与环境整体上的优化,其实“佛”或者“圣人”也是从众生之中产生出来的“人”,只不过这个人是在带领众生走向世界大同之道做过极大的贡献,或者说是为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发展做过极大的贡献的人,也即能够普度众生脱离苦海的人。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就会说,你这是一种天真的一厢情愿的说法,哪里有什么为别人而活的人存在,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自私的人,正所谓,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嘛。我想,说这样的话的人应该是误解我的意思了,我没有说叫人去完全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是提倡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应该和谐、协调,最好是使个人与环境利益一致、同态。

相关文章

  • 道与心灵(九)

    【九】“真我”的阶段性实现是向天人合一之道(圣人与佛境界)实现的逐步扩充 那么,如何去实现“天人合一之道”呢?我认...

  • 道与心灵(八)

    【八】“自我”与“客我”的同一就是“真我” 什么是“真我”的境界?就是精神和形体、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潜意识与意识...

  • 道与心灵(十)

    【十】实现天人合一之道的条件 2009-06-12 21:23 事实上,严格来说人与环境系统相互之间的价值关系的系...

  • 道与心灵(四)

    ㈣“自我”与“客我”的矛盾 写到这里又使我想起老子道德经二十章的文字:“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若何?人...

  • 道与心灵(五)

    【五】、“自我”的概念。 “自我”属于意识范畴,就是心理上的“我”,是本我和外界的中介。是对于上面所说的三种“客我...

  • 道与心灵(一)

    (又叫《分析“我”的数学关系》) 林汉扬写于2011-07-01 检阅了有关于“我”的理论,从佛学、道学到现代的西...

  • 道与心灵(十一)

    【十一】极端偏离“真我”的自我与超我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已经明白这个“道”就是个人与社会环境系统之间价值都是为正...

  • 道与心灵(三)

    林汉扬写于2011-7-1 16:14:16 ㈢、“宇宙的我”即宇宙之中的客观的我。 当“我”作为以宇宙之中的立场...

  • 道与心灵(七)

    【七】“自我”可以经过下面几个步骤认识、调节接近“真我” 自我认识: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谁?包括生理、心...

  • 道与心灵(六)

    【六】、“自我”与“客我”的对立统一。 “自我”与“客我”的关系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自我”是心理意识上的“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与心灵(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rf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