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昨天看了一部电影,早上起床时有感而发的一句话。
昨天看的那部电影是《1942》,冯小刚导演作品,讲述的是1942年河南旱灾+蝗灾,数千万人流离失所,300多万人饿死他乡的历史。
这是很早之前就想看的一部电影,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拖到了昨天才看完。看完以后感概良多,最重要的想法有两个,一个是今天要把原著《温故1942》看完(电影就是从这本书里面改编而来),还有一个是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我的观影感受。
我知道我的文字还不够成熟,远远达不到讲这部伟大电影的水平,但是我依旧想讲讲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电影中让我印象深刻的镜头有很多,揭露了很多人性之善和人性之恶。人性之善如瞎鹿为了让自己老母不被饿死,准备趁着妻子熟睡把亲生儿子卖了给母亲换点粮食,跟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基本相似;人性之恶如城外的灾民已经连树皮、黄土都没得吃时,城内的官员还夜夜笙歌,寻欢作乐。
但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一个女性——星星。
整个电影所要讲述的很多东西,通过她的转变都展露无遗。电影开场,她出现的第一个镜头,是全家人跟随着大部队准备逃荒的时候,她却闹起了小别扭,她不想“躲灾”,想回去找她的同学。从小家境优越的她,还不知道此刻他们面临的是什么。
当穷苦人家连人都没得吃的时候,她还在喂猫,被嫂子骂完以后,还赌气道:“把我那份口粮给它吃,我一会不吃了。”直到这时,她还是不明白,他们的处境是什么。
从老家出发的时候,她随身带着两样东西,那只黑猫和一本书。
当灾民第一次被天上的日本兵轰炸的时候,她差点被兵油子给抢了,重获安全以后,做得第一件事不是找自己的家人,而是找她的猫 。找到以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之后才想起来与老父亲相聚。
她第一次对灾情有所触动的时候,是在嫂子生产以后。当大夫过来告诉地主,他儿媳妇是饿的,需要喝点肉汤来补充营养的时候。星星把她视为珍宝的猫,给交出去了——让别人宰了,吃肉喝汤。
老父亲坐着想慰她,说对不起她,不曾想话没说完,星星就面无表情的说:“爹,一会儿,我也要喝猫汤。”从这个时候起,她才算是完成了她的转变,她不再是那个高高再上,一言不合就闹别扭的大小姐了,她终于承认了自己的新身份——灾民,跟其他逃难的人没有任何区别。
父亲原本是告诉她出来躲灾的,没想到一场空袭下来,家私细软全都被人抢了,她跟父亲也变成了真正的灾民。
接下来,她做得一个举动,很有讽刺意味。她走到火堆前,把她一直随身带的书籍给烧了,撕成一页一页的,丢在眼前的火堆上看着书页变成了灰烬。这个情节很有意思,要知道在此之前,她的猫和她的书都是她的宝贝,逃荒逃了100来天,还一直随身带着。现在她居然用她的书当成柴火去煮锅里的黑猫,不可思议不是吗?
其实也很好理解,她的猫象征着她的大小姐身份,只有富人才会养宠物,特别是大灾之时;她的书象征她知识分子的身份,她是一个读书人,跟四周这些灾民是不一样的。
但一连被饿了那么多天以后,她放弃了一切,只要能活下去。所以她最后沦落成了一个妓女,这正符合她这一角色设定。
与她对应的是地主家的长工拴柱,面对日本人刺刀的威胁,要求用馒头去换他女儿的玩具时,他毫不犹豫,大吼住一句:“我操你姥姥。”然后被日本人残忍杀害。
拴柱是个大字不识的粗人,星星却是一位接受西方教育的“文人”,在同样面临活下去这个问题的时候,做出完全不一样的选择。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对读书人的一种讽刺?
自古以来,只有“吃饱了撑的人”才会读书,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是不会考虑其它问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