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褐不完”,是个古汉语中的词语。短褐,指粗布短衣,平民的衣服。不完,是说的不完整,破烂。短褐不完,用来形容衣衫褴褛,和“短褐穿结”意思相近。
现在,我们很少看到短褐不完的人;最近一些年,也基本上见不到,行乞为丐的人。那些在街头路边卖惨索讨的现象似乎消失了。
可是,昨天和今天,在一个医院门口,却见到了两个短褐不完的人,都拿个破的不锈钢的缸子,放在面前,向过往的人乞讨。忽然感到很陌生。又觉得很是蹊跷。
昨天,是个老太婆,穿件灰色旧的工作服,破破烂烂,脏兮兮的。在医院围墙的东南角,两排电动自行车夹道上,向从她面前走过的每个人要求施舍,几乎没有人理她。她的缸子里,有数得清的硬币和两张一元的纸币。
路过的人,装作看不见,根本不去理睬。太多的行乞骗局,已践踏了人们的善良。社会变了,认知变了,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大了,媒体的传播速度,快捷迅疾,这种行乞的方式越来越没有空间。人们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自我保护中,避开被碰瓷的麻烦。
上面的情况,是昨天,从街上拐弯时看到的。
今天,看病号,从医院出来,在医院门口,行人出入的隔栏外头,堵住路口,一个和昨天一样短褐不完的老男人,逐一向过往的人讨要。听见一个人说,“刚刚给你了,又来要。”旁边那个则说,“这是一伙的,共三个人,装成是一家的。”
听他们语气,这已是“老把戏“。
之前,我们都是愿意相信他们确实有困难,“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后来,亲眼目睹了真相之后,人们开始学习判断真假。虽然行乞的行为真假难辨,人们的分辨意识却渐渐增强。生活中的辩证,不再是简单的对错真假。
《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引人思考:“假作真时真亦假。”
如今,在医院门口的,短褐不完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