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贾岛曾有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十年辛苦劳作,才磨出一把利剑,这就是专注的力量。历经十年磨砺,钝器也能变为利刃。铸剑如此,世间的事何尝不是如此?
最重要的事情,都需要用大块的时间来完成。万事开头难,要趁着对一件事情有热情的时候,全情投入,同时保持专注。
阅读写作,跑步健身,学习等,如果想取得一定的成绩,无不需要专注和坚持,对我来说,早起阅读最好的时间就是早上:早起1小时,趁着早上没人找你,远离手机,专注阅读,反思等
写作输出需要阅读输入,都是需要一整块时间全身心投入的。当你的身心只能放在一件事上时,就会产生专注力,效率就会变得特别高。
现在很多人喜欢通过多任务处理来提高效率,我认为,除了一些碎片化、比较浅层次的事情可以多任务处理,比如一边跑步一边收听音频节目,阅读写作时尽量不要尝试,因为多任务处理会消耗内在切换的时间,而写作特别需要思绪沉浸的状态。沉浸的状态不是两三分钟就能做到,比如你说沉浸就沉浸,你说要睡觉马上就睡着,这太扯了。这种沉浸状态一旦被打破,就需要重新酝酿状态,效率就会非常低。
专注,前提是热爱。“爱一行方能干一行”。你是工人也好,你是科学家也罢,唯有热爱,才有激情,才有动力,才能坚守。林俊德在大漠里几十年的默默坚守,潜心专注于核试验,正是因为对这份报国事业的无限热爱;钟扬十几年坚持援藏,只为填补西藏的生态学植物学的空白,他将个人的一切置诸脑后,背后的支撑是他对“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事业的无比热爱。
专注,关键是坚持。没有坚持,专注可能只有善始而无善终。古话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时的坚持,或许是激情、热情的助力;一直的坚持,则是对意志力、忍耐力等的综合考验。专,是态度;注是行为。两个字的结合,决定了这种态度下的行为所具有的持久性、长期性和延续性。那些卓越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技术大师,无不是苦心孤诣、专注事业多年才有所成就的。钢琴家巫漪丽在80多岁高龄时弹奏的一曲《梁祝》,让现场观众如醉如痴。动人的乐章,美妙的音符,正是源于巫漪丽对钢琴演奏几近一生的坚持。在不断地打磨、修炼、提升下,乐曲才得以有如此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著名钢琴家朗朗也是,从3岁开始学弹钢琴,每天花数十小时专注练琴,终成钢琴大师。
专注代表毅力,我认为牛人与普通人的区别,不在于牛人有超过普通人的兴趣,而在于牛人有超过普通人的毅力。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就要全情投入,因为过早退出,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