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故事让我想起春节时听公公讲的往事。九十年代初,他在物资局负责木材生意,有位共事多年的同事,借着职务之便将几立方木料悄悄转运到隔壁村的仓库——在那个物资紧俏的年代,这可是笔不小的财富。公公察觉异样后,却选择了沉默。他说自己当时并非没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守住了本心:"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心里头总像压着块石头。"
后来公公下海经商,却因不愿在合同里动半点虚头巴脑的手脚,屡屡错失所谓的"商机",最困难时几乎赔得精光。而那位私运木材的同事,靠着不义之财早早盖起了新楼房,在乡亲们艳羡的目光里风光了好些年。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偶然问起那人的近况,正在拨弄炭火的公公顿了顿:"前两年走的,五十出头,听说临走前病了很久。"火光在他鬓角的白发间明明灭灭,映得冬日的客厅格外沉静。
有些故事不必说得太透,就像炉子里的炭,当初偷运木材时的窃喜与忐忑,坚守原则时的艰难与坦然,都在岁月里慢慢煨成了灰烬。唯有命运的刻度,悄悄记着每个人踩过的脚印——或深或浅,或直或斜,最终都通向各自的终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