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浙博有思
浙博分武林馆区和孤山馆区,这次主要去的武林馆区,参观三大镇馆之宝
一. 玉琮
逛浙博有思
玉琮属于良渚文化,祭祀礼器,外八角内圆,表面刻有神面兽身,而且极细,想必花了很多时间,教育我们保持耐心。国家宝藏说杭州市区银行等地多处可见玉琮的影子,即里面圆外面方,这使我想起设计师是从过去找的灵感,工作上生活上也是如此,以史为鉴。而我独爱“琮”这个字,少见而不俗气,代表玉,适宜日后取名之用。
当然也加深了对鼎的了解,鼎从炊具发展为祭祀的礼器,象征着权利地位,分为三足两耳鼎和四足两耳鼎,现在寺庙大多见四足鼎,四足鼎源于司母戊鼎,商王祭祀其母所铸,这样下次参观其他博物馆就能对鼎有所了解。
二. 万工轿
逛浙博有思
逛浙博有思
万工轿,顾名思义一万个工时的花轿,源于民国初期。万工轿和十里红妆代表了当时宏伟气派的婚嫁形式,但随着西方文化到来,现在除了乡下还能看到这样的仪式,都被西洋婚礼冲淡,不是它不好,而是有了新事物的出现,颠覆了这种传统习俗。也表明有的时候,你自身很好也不代表会一直永存,社会在进步,创新的事务不断出现,而我们要做好接收创新事物的心态,最好要做那个创新的事务,即时当下已经非常永久,也不代表没有发展的机会,前提是足够创新。
三.落霞式彩凤岐鸣七炫琴
逛浙博有思
对于古琴展厅,现在想想应该把古琴结构的图拍下来,因为对于我们这种不了解的人看表面也看不出所以然,但是如果有结构图起码能涨点知识。网上扒图,如下:
逛浙博有思
如何鉴定一架古琴的好坏,如杨时百先生所描述”一二弦如洪钟,六七弦如金磬,四弦五徽以上如羯鼓”,同时也拍了一些古琴曲回来听,尤为推荐 渔樵问答 。
此次浙博带来以下几点思考,目的是为了形成一种参观博物馆的方法。
1. 对于器皿类,关注其用途和设计,有不懂的可以拍照回来,后续查查
2. 对于古琴这类陈设品,比起外形,更多的关注其结构和特征,以及最终产物,如琴曲,也是可以拍回来再研究
3.对于诗词书画类,应该如何欣赏?
逛浙博有思
最后附上国画一幅,供欣赏
逛浙博有思
逛浙博有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