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共读《能力陷阱》第1天
很多人困在焦虑、内耗里走不出来,不是生活太难,而是 “心智模式没跟上”—— 就像作者艾菲说的,同样的问题,低维心智看是 “绝境”,高维心智看是 “机会”。
一、3 个核心逻辑帮你看清 “内耗的根源”
1、你对问题的 “反应”,藏着你的心智模式
心智就像 “内在滤镜”,同样的事,不同滤镜看完全不一样:
有人把挑战当 “痛苦折磨”,有人把挑战当 “成长游戏”;
有人遇挫折就内耗,有人遇挫折会思考 “能学到什么”。
不是生活故意刁难你,是你的心智模式,决定了你看到的是 “坑” 还是 “台阶”。
2、多数人困在 “低维心智” 里 —— 要么短视、要么狭隘、要么陷在当下
很多人的纠结、焦虑,都源于心智的 “低维度”:
短视:急着赚快钱、求立刻有结果,稍慢就焦虑(比如想 3 个月实现财务自由,没做到就崩溃);
狭隘:把自己困在 “必须怎样” 的执念里(比如 “30 岁前没结婚就是失败”、“辞职创业就必须成功”);
陷在当下:一点小事就放大情绪(比如和同事吵一架,就觉得 “职场没法待了”)。
3、心智能 “升维”—— 高度、广度、长度够了,问题自然解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 “不能在制造问题的思维层次上解决问题”,心智升维就是 “换个更高的视角看问题”:
升 “高度”:从 “纠结眼前小事” 到 “看这件事对长期成长的价值”;
升 “广度”:从 “只盯着自己的难处” 到 “看到更多可能性”;
升 “长度”:从 “现在没结果就焦虑” 到 “用 1 年、3 年的时间看这件事”。
二、3 个案例,学了就能用,帮你初步练 “心智升维”
案例 1:面对 “财务焦虑”—— 别陷在 “急着赚快钱”,先升 “长度” 看问题
有会员总焦虑 “赚得不够多”,定了激进的财务目标,没实现就精神萎靡,像坐过山车。
用 “心智升维” 调整:
原来:盯着 “3 个月存 5 万”,没做到就自我否定;
调整后:看 “1 年能提升哪些赚钱技能”,每月学 1 个新技能(比如学剪辑、做副业),反而不焦虑了,慢慢有了额外收入。
用法:下次急着要结果时,问自己 “这件事如果放在 1 年后看,我现在该做什么?”
案例 2:纠结 “稳定工作 vs 创业”—— 别困在 “二选一”,先升 “广度” 看可能性
有会员在稳定工作里总觉得 “没激情”,想创业又怕失败,纠结了 2 年。
用 “心智升维” 调整:
原来:只盯着 “辞职创业” 或 “继续上班” 两个选项,怕选错就不敢动;
调整后:先做 “过渡尝试”—— 利用下班时间做和创业方向相关的副业(比如想做文创,先在小红书发作品、接小订单),既没丢稳定收入,又摸清了创业的门道,慢慢就知道自己要不要全职做。
用法:遇到两难选择时,别问 “选 A 还是选 B”,而是问 “有没有 A 和 B 之外的第三种尝试方式?”
案例 3:对比别人就 “自我否定”—— 别陷在 “当下的差距”,先升 “高度” 看自己
作者艾菲曾因 “比不过课程翻译” 而失落:觉得对方年轻、入行早,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
用 “心智升维” 调整:
原来:盯着 “现在的差距”,越比越自卑;
现在:看到 “自己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 就像那个兴奋探索世界的小婴孩,虽然起步晚,但一直在成长,这就够了。慢慢不再焦虑,反而能专注提升自己。
用法:下次羡慕别人时,别想 “我不如他”,而是想 “我身上有哪些一直坚持的优点?我现在能为成长做什么小事?”
三、今日小行动,帮你启动 “心智升维”
选一件今天让你焦虑 / 纠结的事,试着用 “升维提问” 问自己:
高度:这件事对我 1 年后的成长,有什么价值?(比如 “和同事吵架”,可以想 “能学会怎么更好沟通”);
广度:除了我现在想到的解法,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比如 “工作没做好”,除了 “自责”,还能 “问同事经验”“下次改进流程”);
长度:如果 5 年后回头看,这件事还会让我焦虑吗?(比如 “今天没完成任务”,5 年后大概率记不清,反而会记得 “这次学会了合理规划时间”)。
明天我们继续共读《心智觉醒》的 “高度篇”,看看怎么用更高维的心智,化解那些 “越想越烦” 的内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