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有的人眼里看到的总是孩子的缺点,有的人看到的总是孩子的优点。总是看到缺点的人,总是想纠正孩子,美其名曰让你变得更好;总是看到优点的人,对孩子充满喜乐。
前者不断的纠正孩子,不断的想办法让孩子变得更好,孩子不乐意,就用控制的方式,或者暗自伤神孩子的不听话;即便孩子乐意改正,也是被输入不够好的信号。
后者不断的看见孩子的闪光点,打心里充满了喜爱和崇拜,孩子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滋养,充分的感受到父母的爱,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充分得到了满足。人穷其一生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被满足的孩子,更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
父母的思维模式不同,导致行为模式不同,行为模式导致孩子感受不同,命运不同。
因此,我反观自己,我平时总是催促孩子快点,快点洗脸刷牙,快点做作业,快点穿衣出门。在心里埋冤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情拖拖拉拉,没有计划;爱偷懒,不爱做作业。我却想不起孩子哪里好,有什么优点。我总是看见恶,这本身不就是我的问题吗?我们只能看见自己心中的东西。
我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心在哪,命就在哪。心想什么,就滋长什么。虽然智慧的人也会看到罪恶和苦难,但他心中生出的依然是美和善,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去承担,去改变,而不是去传扬,仇恨和不满。
因此,看到孩子的不足,不是去指出来,要求他改,而是自己先努力做好,给孩子树立榜样,通过身教影响孩子,孩子做到了,鼓励他,强化他。如果孩子一直不被影响,那一定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孩子不屑以你为榜样,或者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看不起你。那就继续和孩子打成一片,直到他乖乖被你引领着,走向你这一边。
育儿终是育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感于寂静法师的《安心才是喜乐》
2019.4.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