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律,不过是因为在自律的过程中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利益,且能够规避风险,所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自律;或者因为在这件事情上自律,他能够得到利益,而别人因为缺乏天赋,或者因为不具备特定的客观条件,自律了也无法得到利益,且还会增加隐患,得不偿失,所以没有动力自律。
所谓懒惰,无非是计算利弊得失,认为自己做这件事情,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智慧,最后的结果却是连回本都无法保证,所以懒惰;或者在这件事情上自律,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没有意义,所以把精力放在自己认为更值得去做的事情上。
自律也好,懒惰也罢,皆是根据自身条件和所遭遇的情况,为自己实现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最优解。其核心目的是趋利避害,围绕着这个目的,自律为解决方案一,懒惰为解决方案二,根据实际情况在自律和懒惰之间不停切换为解决方案三,此三者,不过为达目的之途径耳,目的实乃动机;动机者,或动或止之源也。
与之对应的是公司常说的狼性文化,以及年轻人说的躺平。公司喜欢狼性文化的员工,无非是因为这种特质的员工能够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年轻人喜欢躺平,无非是计算利弊得失,在自己狼性之后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认为自己的拼搏划不来。公司的利益在于以最低的成本招到最能帮助公司赚钱的员工,员工的利益在于钱多事少。正所谓“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这是资本家和无产阶段天然的利益冲突。
时至孝公用商君之法,有功者得赏,有罪者必罚,秦人见敌如饿狼扑食。然昔者,赏罚施而祸乱不止,民不事劳作,军不力杀敌,何故?曰,有功者无赏,无罪者受罚。任人唯亲非功,世袭分封。农,民之苦,而无富;战,民之危,未达贵。故无人急力事农耕,奋勇杀敌,皆欲攀附权贵,行商贾之利也。此道者,力散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