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国的气候宜人,我一夜酣睡。
今天早上起来时,陈总他们已经在大厅坐着了,然后我们一起去吃早点。
这里不愧是国人创造的产业,食堂大厅前面不锈钢掀盖厨具里盛装的都是家乡的食品,普通的有馒头包子咸菜稀饭面条鸡蛋花生,还有一些一时说不上名头,档次较高的菜品等等,做法都保持国内的风格。
挂在墙上的长虹液晶电视机里,播放着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
就餐的都是黄皮肤的国人,如果没有看到开放式厨房里那几个正在忙碌的黑人厨师,我一度会认为是还在老家呢。
我们吃完早饭,在酒店范围内随意逛逛。
目光所及,古木参天,栋房林立,有十余栋,墙色淡黄,屋顶装修靛蓝色琉璃瓦,以二层小别墅形式居多。
据说这家业主从国内出来十多年了,早期开发矿山,抓住机会发了财,置下了这个产业,除了方便他自己的日常起居,还方便了许多来此拼搏的国人。
这里原始荒蛮,国穷刁民多,如果我们国人在外面住宿,极易遭遇抢劫。
我们闲逛没有多久,姚总和他的两个黑人司机也来了。我们稍作准备,就分坐两辆车前往矿区驶去。
车子不一会就出了城,上了当地的高速。所谓的高速只是一条柏油主路,路面还算干净,旁边没有隔离栏板与行人道区别开,据说这路还是英殖民地时,英国出资修建的。


车子一路颠簸,大概二个多小时后,车子右拐进入一条泥土路,一路扬起漫天的沙土。
当地气候干旱少雨。路旁边,黑人三三两两赤脚走在高低不平的小路上,灰头垢面,五颜六色的衣服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尘埃。偶尔有个别骑着破旧的自行车,骑摩托车的人更是少数。
我们一行人大概进入了乡村地段,路旁边的房子,稀稀拉拉,基本上是紧凑型的小平房款式,门前多以种植的低矮树木作围墙,开着栅栏木门。路旁的景观黄土满眼,稀疏生长一些生命力顽强的树木和人工种植。
间隔不远,三几个黑女人在路旁售卖远看像地瓜似的农作物,它们有的整齐地码在桶里,有的在地上围成圈堆垒个醒目的圆锥型。
我们没有停留,车子七拐八弯直接奔向矿区。


临近中午,车子爬了一段小山坡,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
我们在简易材料搭建的生活区稍事休息,然后就往旁边的生产车间走了一遍,大型机械间没有做隔墙,各种设备一目了然。
津巴国的冬天就是热,大家依山往高处攀爬,巡视一圈后,不觉汗水涔涔。
此时黑人女厨做好了饭菜,常驻矿山的小黄招呼大家吃午饭,肉是大块肉,煮有牛肉、羊肉,和羊肉炖汤,口感有非洲风味。
下午大家又去看了一个原生矿点,很多黑人正在用小柴油发电机助力挖掘,他们采矿手法奇特,一片片像鲫鱼似的原生矿整齐堆在一边,在阳光下银光闪烁。
众人参观完了,钟总和陶总他们回酒店里,我和陈总留下来,准备第二天的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