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讲故事的人掌控世界。”
这是美洲的霍皮族的一句格言。
这句话说得一点不假,因为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是自古以来就根植在人类的大脑中的思维模式。我们的祖先早在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在人类还在山洞里围坐篝火旁,商量如何战胜野兽的时候,故事的思维模式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更喜欢具有画面感的东西,如果只是干巴巴的大道理,大脑就会厌烦逃避,而如果是有情节的故事,大脑就会自动脑补出一幅画面,分泌出让我们感到快乐的多巴胺,这样也更利于我们对事件的记忆。
所以,无论我们想说服领导、同事客户,还是亲朋好友,甚至是未成年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构思一个故事。

《故事魔力》这本书就是要教会我们:用故事思维解决问题,增强影响力和与他人的沟通力,从而决胜于未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写作指导兼演说家丽萨·克龙。她还是纽约华纳兄弟电影和洛杉矶维修电影等公司的故事顾问。作为一名大师级的“故事教练”,丽萨·克龙通过发掘与故事相关的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进化生物学,揭秘故事的力量,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故事思维训练方法。
学会了这套方法,我们每个人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唤醒内心的故事高手,开拓新时代的全新思维,重塑世界。

01 为什么要有故事
“STORY OR DIE?”
无故事必死亡,这样说并不夸张。因为故事既是我们的生存指南,也是大脑的需要。
让他人理解自己的能力,是人类在众多物种中脱颖而出的基础,而故事就是让他人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并且理解故事也是培养批判思维的基石。

比如,《华尔街日报》曾经发表过两位参议员的同一主题的辩论性社论。第1篇社论列举了一些抽象概念和统计数据,写得严谨客观,一看作者就是很有水平的聪明人。当本书作者丽萨·克龙把这篇社论读给她的学生们听的时候,学生们努力集中注意力,可是看上去一个个都显得表情呆滞,目光茫然,听完以后却根本记不住作者写了什么。
第2篇社论是利用两名高中生打架的故事来引入,然后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徐徐展开事实。学生们脸上呆滞的表情不见了,都开始伸长脖子听故事,并且听完后都很好地记住了文章的内容。
这就是事实与故事的区别。当赤裸裸的事实砸过来时,我们就会低头躲开,而把这些事实包装成活灵活现的故事,我们就会被吸引过去。这是因为我们在生理上无法抗拒引人入胜的故事。

正如人类行为学家珍妮弗·阿科尔博士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从故事中所掌握的知识比从分析中学到的知识要牢固22倍。原因就是,驾驭故事的能力,能够让你准确掌握受众消化你每个观点的过程。
在文字诞生之前,故事就诞生了,故事就是一种基本的生存工具。
事实上,我们没有创造故事,而是发现了故事,因为故事从始至终都是存在的。故事就是我们的大脑用于看待事物的镜头,是评估眼前事物意义的首选方法。而具体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它能否帮助我达到我的目的?
对于古人来说,他们做任何事的目的都非常简单,那就是生存。所以当遇到狮子的时候,是战斗还是逃跑,只要问问自己哪种方式能够达到生存的目的就可以了。当然不管是决定战斗还是逃跑,在古人的脑海中都会迅速地构建出一副这样做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的故事。

正如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所说的那样,一旦大脑获得了一种简单的能力,讲故事意识就产生了。
而这种讲故事的意识其实就是一种尽忠职守、至死不渝的无意识认知。而这种无意识认知的首要使命就是保证生存。而判断一件事情好坏的标准就是:对我是利还是弊。
比如,面对同样的一场大暴雨,城市的上班族会抱怨这场雨让自己上班路上很不方便;原本准备举行户外婚礼的新人,则会非常伤心失望;但是对一个自己的农田久逢干旱的农民来说,即使被暴雨淋得浑身湿透,也要在大雨中欢呼雀跃。

所以说故事对我们的进化来说至关重要,甚至超过了两个拇指的重要性。因为拇指只能让我们抓住东西,而故事的作用却是告诉我们应该抓住什么。
比如,对于一个原始人来说,他无法判断树上的果子是否有毒,但如果听说了别人因为吃这种果子而口吐白沫、身体不停扭动,最后痛苦而死的故事,这个原始人哪怕再饥饿也不会再去吃那种果子,而只会想办法去寻找别的食物。
所以说,故事就是我们的生存指南,故事就是大脑与世界沟通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能够让我们理解过去和现在,并预测未来。

02 故事的真貌是什么样的
正如“1000个观众眼里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眼中也有不同的故事。
许多时候当我们向别人传递某个信息的时候,总会以为我们说得很清楚了,但在对方看来却并非如此。换句话说,我们自以为很了解我们的受众,但其实不然。有些时候我们甚至连自己想让别人做什么都不清楚。虽然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

想要搞清自己的受众是谁,我们首先要清楚谁不是我们的受众。那就是:我们自己和所有人。
也就是说,对我们自己很重要的观点,对受众来说却并不一定重要。这就是我们把自认为非常好的一个新观点兴冲冲地分享给别人时,别人却不以为然的原因。
因为别人只关心一件事:我们的观点和号召是否契合他们现有的信念体系、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因为:没有人能看见世界原本的样子,我们每个人也都只能站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事物。
所以说要想创造出有说服力的故事,让他人用我们的方式来看待世界,就必须弄清我们的专长能够为对方解决哪些需求。这也正应了我们老祖宗那句话:“要学会投其所好。”

比如,约翰·缪尔是一家出版社的老板,他曾经因为出了一本名叫《如何让您的大众汽车保持活力:新手小白教程》的书,而让自己的出版社一举成名。
他的做法就是从完全不懂机械的车主视角去看待汽车维修,把原来只有汽车工程师才能看懂的、满是专业名词的汽车修理说明书,改成了任何人都能一看就懂的修理指南。
约翰·缪尔正是因为了解到了汽车说明书的受众不是他自己,也不是所有人,而是那些拥有汽车而又不懂机械的车主们,所以才让自己出版的汽车修理指南如此畅销。

在弄清了自己的受众是谁以后,就需要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的行动号召对受众有哪些好处?不过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深入地挖掘受众的需求,而不只是表面上的那些。
还是以汽车说明书为例,如果只是一本充满专业术语的说明书,虽然能够把汽车的构造展示给车主看,但是很多地方会让他们不能理解,所以这并不是他们真正的需求。

他们真正的需求是,能够以自己看得懂的语言来理解汽车的构造。这也正是约翰·缪尔深入挖掘受众需求后,又采取了相应的行动而一举成功的原因。
并且正如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罗杰斯所说的那样,一旦你了解了某人的故事,就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他。
所以,挖掘出受众的真正需求,就能够从受众的视角出发,更好地共情他,真正地急他之所急,想他之所想,从而让他更愿意倾听我们创造的故事,并进而用我们的理念影响他。

03 如何创造你的故事
想要创造一个精彩的故事,就离不开两个关键词:冲突和觉醒。
荣格精神分析师玛丽·艾斯特·哈丁曾经说过,“冲突是意识的开端”。并且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故事的目的就是解决各种冲突,比如眼下的冲突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冲突。
冲突包含两个不同的层次:外在层面和内生层面,外在层面是指故事中发生的外在冲突,是主人公必须要解决掉的不可避免的困难。
而内生层面是由外在事件引发的,主人公必须解决的内生冲突。而也只有解决了这个内生冲突,能化解外在问题。

所以,内生层面的冲突也叫核心冲突。简单来说,核心冲突就是主人公为解决外在问题而进行的心理斗争。
比如说,一个患了绝症的男孩,很想有一个完满的人生,希望在自己闭眼之前能娶到最爱的女孩为妻,但他又不想让心爱的女孩因为“已婚”而影响未来的择偶,所以他一直很纠结。
在这个故事中,外在问题是要不要领证结婚,而真正的核心冲突却是主人公想结婚,但又害怕影响心爱的女孩未来而纠结的思想斗争过程。

想要故事精彩,就要先设定好核心冲突。如果没有核心冲突,就没有故事,也不会有相应的受众。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着各种内心冲突,又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所以,我们想从别人的经历中,找到可以借鉴地解决这些冲突的方法。
听故事的过程,也就相当于我们同主人公一起在经历和解决冲突故事中的情节,并把这个过程内化为我们自己故事的一部分。有了核心冲突以后,接下来就需要让主人公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开始觉醒。其实故事之前的所有铺垫就是为觉醒这一刻服务的。

觉醒时刻有四大要素,它们分别是:
1.要尽可能在最后一刻发生。
比如,还是以上面绝症结不结婚的故事为例。这个觉醒不能是身患绝症以后,就马上想到不去拖累恋人。而是应该先非常想完成自己的遗愿,然后纠结很长时间以后,等病情越来越严重时,他突然觉醒放弃婚礼。
2·要属于主人公,而非故事中的其他角色。
这个觉醒必须是属于患绝症的男孩的,而不是女孩或者其他人。

3·必须清晰透明,这样受众才能理解情节背后的逻辑链,内心的挣扎。
这个故事中要交代清楚男孩思想斗争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故事必须揭示主人公觉醒的心理过程,否则主人公的觉醒毫无意义。
4·必须解放思想,主人公从阻碍他们的误念中解脱出来,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故事中,最后男孩应该破除了人生只有结婚才会完满的执念,明白了只要曾经爱过,带着彼此的爱离去,并且让自己心爱的女孩有个更好的未来,本身也是一种完满。
正如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所说的那样,真正的发现之旅,不是寻找新的风景的过程,而是获得崭新视野的过程。

当然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管是在描述冲突时还是描述觉醒时,一定要让故事具体完整,逻辑清晰、前后有因果关系。比如可以用上“如果……之后……因此……”这样的关联词。
另外,最好要设置一些悬念,加入一两个转折,每次转折都让主人公承受更大的风险,这样可以让观众更有兴趣听下去。
只要掌握了冲突和觉醒这两个故事要点,再利用我们提到的一些小技巧,就能够写出一个精彩诱人、而又扣人心弦的故事了。

04 写在最后
无法驾驭故事,最后一定会事与而愿违。
所以,想要人生更美好,就一定要讲好故事。《故事魔力》这本书总结了20个故事要点和26个故事工具,并运用10个成功案例分析阐述故事的重要性,引领读者勇敢剖析故事和自己。
正如书中所说,故事比事实更能让人记住。当故事令我们着迷时,它就已经入侵我们的大脑;当故事结束时,我们自身发生了改变,我们开始行动,用全新的故事思维看待世界,并开始改变世界……
在《故事魔力》中感受故事的魔力,用《故事魔力》创造自己的故事。你学会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