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一个晚上,老三听到楼下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唤他:木子,木子…!木子推开三楼的窗户望下去,路灯下,顺华大哥提着一个蛇皮袋正仰头望着,木子满脸堆笑招呼道:哎!是大哥!我马上下来!
他蹬蹬的下楼梯,开了大门,只见顺华大哥正提满满一蛇皮装的东西。
木子忙着将他迎了进来,顺华大哥笑眯眯地说:有几个同菜给你!我家很多,吃不了。
你怎么这么客气呢,来就来呗,还捎什么东西呢?
哎!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自己种的,吃不了!不知你中意否?
中意,中意的!快上楼坐一会儿罢!木子热情地招呼大哥上楼。一边叫唤着:娟,快下楼,顺华大哥来啦!
哎!是大哥呀!快请上楼坐一坐吧!早己靠在栏杆边的娟子低头招呼道。
木子在前.,顺华在后,上了楼梯,在二楼餐厅圆桌边坐下,娟用电热水壶将水烧开,随后从消毒柜里拿出久违的玻璃杯,水很快烧开了,开了很久没用茶叶盖,嗅一嗅,撮了一小撮茶叶放入杯中,冲了两杯说:
我家不常用茶叶一一不知可口否?
顺华大哥对着热气腾腾茶水说了一句:还香着呢!
今天你怎么有空来我这里呢?老三客气搭腔道。
这几月确实有点忙,一一现在总算结尾了!
有几个月了罢,一一花了不少钱吧!
从端午开始!顺华大哥笑眯眯端起玻璃杯吹了一下茶叶,呷了一小口说:算起来近三个月了,花了三十来万呢。
好家伙,光两边楼梯就花了三十来万!
是呀!从上到下,凿了八个大洞,多费时费力哎!
大哥呀!我光看你天天忙前忙后,就不见你家云龙走动呀?
他呀一一说起来笑人呢?顺华大哥呷了一小口茶娓娓道来:有一天,他跟他老婆俩人来过一次。那天老师正在砌电梯墙,弟媳妇见我累的跟泥人似的,便对西装革履的云龙说:云龙呀!你也该出手帮忙,帮忙!别光看大哥一人忙呀?
云龙见说:便伸出细皮嫩肉,搬起砖头,搬了几十块砖头后,将一桶水泥提举到架子底,还差十来公分,老师只得弯腰蹲下接过,放下时不稳,水泥从桶中溅出,溅满他的脸及西装!他脸一红,赶紧掏出纸巾擦脸,擦西装。他匆匆走了,此后他再也没出现过!
当你的弟弟,你的儿子太幸福了!
没办法,他们不懂,也不会管!
你这老屋就翻建二次,还有老街,任桥工业区,你统共建了几次房呀?
木子兴趣盎然地问了一个核心的问题。顺华大哥心平气和笑眯眯地说:八次罢!
八次!天哪,人家一辈子建上一次房子,己箅不易!你居然建上八次。
我也想不到!当我十几岁时,一个算命先生说我此生有很多次廓兴(建房子);我当时是怎么也不相信,这怎么可能!一一现在看来他算的还真有点准。
你建了那么多次房子一一也不见你窘迫过呀?
最初老房子改建,以及燎原路二间四层楼,还是有点紧,后来就没有了!
有没有决窍?
也没有什么窍门:但凡十个钱,你最多只能花去七八块,总得留二三块在手中,否者以后你拿什么办事呀!
这就是你成功的秘诀吧!
谈不上秘诀,做人做事,都得量力而行!
他又跟木子谈起他的父亲来,一九五八年全国大跃进,在那个浮夸虚假的年月里,千千万万的家庭都忍饥埃饿,他父亲在碾米厂工作!发现碾机下的龙糠还残留许多的小米粒,便悄悄地私下重新筛过,再筛过,最后重碾过,因而他们家从未埃饿过……他们家用小米煮上南瓜,最是香甜!他爸最会种南瓜了,一一不仅猪舍的瓦片上躺满南瓜,整个院子的棚底全挂满脸盘似黄灿灿的大南瓜……!
顺华从初中时,穿上皮茄克,成了学校的焦点。他年轻时丰神儒雅,很得人缘!他二十一岁就成家了!
要说他祖上是商人,那仅仅是小打小闹。够温饱而己!而到顺华手中,才发扬光大,凡顺华做过生意的地方,别人休想插入。
这不是他自个说的:而是木子哥哥说的!有几回木子哥哥卖鸡仔窜到几个地方都说:我们等顺华的!他的小鸡包养!
我便宜卖你呀?
那也不行!你敢明年来拿钱吗?
为了证实这一点,木子向顺华大哥问起这一挡子事!他娓娓道来:从孵坊说起,第一他每年的销量是别人一倍以上!因而他总是得坊主特别的优惠,无论是价格,小鸡仔都是上乘的。
由于数量多,他销出价格总比别人低二分,他不仅价格低,而总是教那些小媳妇买了小鸡,头一个星期须注意的事项:不能受寒,但也不能闷棉被,须盖上薄单子,米要泡湿,不能喂干米粒;有太阳的日子,最好将小鸡放在草地上晒一晒,啄食一下嫩草尖,它的腿脚便会健壮起来,起风了,得赶紧将它收藏起来,以免着凉。因而买过他小鸡的人家都成为他的朋友!他不是那种猛冲猛撞的人!他总是很轻松将担子挑到一村的中央人家,然后由那一家小妇人,呼朋唤友将左邻右舍,招呼过来,而他总是坐镇那户人家喝着热茶,笑眯眯招呼张家嫂,李家婶的,……!
他这些经验除了自己悟得一些外!多半是那些经验丰富大叔大伯那里得来!
有一回,他刚从外头挑担回来,碰上在邱家门台角晒太阳的邱大伯,便笑盈盈地于大伯打招呼:阿成伯哎,你不是有鸡仔吗,怎么没去卖哎!
阿成伯笑眯眯地说:大伯老了.腿脚不好!那像你天天跑都不累。
那里一一你老还健壮着:总有什么原因罢!
邱老伯见他诚恳忠厚便说:华呀!这样的西风天!不卖也罢!
是呀!风特大的。我便回来啦!
回来的好,卖出去的小鸡!多半难养活!
从此后,凡一起西南风:顺华便早早收场回家!
顺华从他父亲起就开始做鱼生,但所做鱼生很是一般。直到有一天,从海门那一家老字号开坛闻过后,他才知道,那才叫鱼生!那个香醇甘浓,至今留在他胃蕾的记忆深处一一原因在那呢?……
他便笑眯眯夸口道:老板,你的鱼生真香,味真浓呀!
鲜吗?一一你不知我们是花了大本钱的呀!
什么大本钱哎?
酒糟一一上好的糯米酒糟呀!
嗯!原来糯米酒糟!
此后,顺华每年在自家做糯米酒,留下酒糟做鱼生,一一从此,附近没有一家做鱼生是他的对手!
他除了鸡市卖鸡仔外,农闲时就走街串巷卖鱼生!人家队里一年的收入顶多一百多元,而他一天就赚几十元!
方圆几十里内,只要是他做过生意的地方!你道出是凰桥人!人们便会问:胖子顺华你认识吗?
当然,他是我们本村人!嗯!人们便会热情招待你!
木子大女儿四岁,顺华便搬到任桥工业区,在那里盖了前后四间院落共八间!耗资一百伍拾来万,一一那可是十八九年前的事了!
他己经七十多岁,依然那么勤劳,种了许多疏菜,瓜果!自家吃不了,总分享给别人,当然也忘不了木子这个老邻居,什么大白菜,土豆,蕃茄,一到季节,总忘不捎来一些。有一次甚至还送一坛自酿的鱼生给木子……那个香醇.,总留在木子的记忆里!
这大老远的一一着实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