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目的的阅读一本书

作者: 孙岳 | 来源:发表于2016-05-01 22:46 被阅读106次

有目的的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要明确你想学习的领域具体是什么。在这个领域,排行榜前三名的书是哪些,都是谁写的?作者有什么背景?你想从书中获得什么?如果你连这些都没有思考搜集过答不上来,那你基本告别学习了。不要浪费时间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开心的玩耍好了。

顺利答出问题的进入选书阶段,怎样选书?如上所述,选取该领域TOP1~TOP5(具体几本根据自己时间和需要了解的深度定)的书,俗称“书中之霸”。最好选取结论有所不同甚至相反但同样出名的同类书籍来读。寻找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呢,更有利于深层了解这个领域。

接下来,怎样阅读。如果你属于看完一本书,过了两三天,就啥也不记得了,大纲都说不全,作者的基本观点都说不清楚,那你跟没看过完全一样。进入基本告别学习的境界了。为啥是基本,而不是彻底告别?当你阅读的同主题书目足够多的时候,由于不断重复,也会让你被动掌握一点点相关知识。不过效率低得吓人,可能看个几十本才能获得会阅读的人读一本书的疗效。

会阅读的怎么读?会阅读的,大体分为浅度阅读者和深度阅读者。

浅度阅读者,会在阅读完做个思维导图啥的,简单归纳下阅读内容的结构。知道作者到底说了什么,分几个层次说的。

深度阅读者,怎样阅读?活学活用拆解阅读内容是硬性要求。这样的读者会根据自己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在阅读后,甚至阅读前,写下如果是自己写同类书,基本观点是什么,会是怎样的大纲?然后开始阅读,观察作者的思维脉络逻辑结构?是否逻辑自洽?内容合理不合理,不合理又是怎么个不合理?能说清楚是怎样不合理吗?作者举的例子,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如果有,有没有差异点?差异点又是怎样导致的?如果自己同意作者的观点,能合上书本向一个不了解这个领域的人讲清楚作者的观点吗?阅读后,写下作者的大纲跟自己的进行比对,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再进一步,按照作者的大纲,填充自己的内容,自己的案例进去,将作者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当自己对该领域有很深了解时,甚至可以看看还有没有需要拾遗补缺的,被作者漏下的内容。根据需要可参加同主题的网上读书会,积极参与书友讨论,会发现自己不曾想到的他人具有的不同视角。如果你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进入该领域,那么,接下来,把学到的东西反复在工作生活中操练才是真王道。

对于同主题,结论却不大一样的书籍,同样按照深度阅读的做法再过一遍。直到自己能很清晰表达清楚为啥同一个主题,结论不同的几个推测原因。当然对于初次了解一个领域的初学者来说,这样的要求显得很高。但是,如果能这样做几遍,你只看过寥寥几本书就能比看过数十本的人要更了解该领域。节约的时间也是大大的。

如上,这样才算有目的的阅读一本书。

相关文章

  • 怎样有目的的阅读一本书

    有目的的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要明确你想学习的领域具体是什么。在这个领域,排行榜前三名的书是哪些,都是谁写的?作者有...

  • 【4.20每日一写】高效阅读法

    阅读目的∶了解怎么做到20分钟读完读懂一本书以及共振阅读方法是怎样的,有什么流程 阅读时长∶2小时 用3分钟∶缓慢...

  • 让我们进行有效努力

    我们在阅读一本书之前,要了解需要解决怎样的问题,要带着怎样的目的去读。于是,我在阅读《请停止无效努力》前,带着两个...

  • 关于读书的秘籍

    对于阅读,你有怎样的想法?关于怎样阅读,是不是也有诸多困惑?今日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

  • 《高分读书法》:读书没意义?5步阅读法让你提升读解力和思考力

    时下关于读书方法的书很多,有教人怎样做读书笔记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也有为了在阅读中更好理解的《怎样阅读一本书...

  • 如何读透一本书:做分析阅读

    最近在看《如何阅读一本书》,知道怎样做分析阅读数我读这本书的目的之一。 分析阅读是阅读的第3个层次,第1个层次是基...

  • 怎样评判一本书,是检测你是否读懂书的关键

    老街讲写作: 读好一本书,主动阅读很关键。评判一本书是主动阅读的关键。那么怎样开展主动阅读呢?怎样进行评判一本书呢...

  • 有目的的阅读

    如果不带目的地阅读,那么阅读过程中迸发的灵感很容易会溜走。

  • 阅读技巧

    基础、检视阅读、分析、主题性阅读,方式和效率以及目的都很不一样,可以看看《怎样阅读一本书》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 “香...

  • “有目的阅读”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已经接触过的阅读策略有“预测”、“有速度”的阅读,这个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有目的的阅读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ql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