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十点,一个以前的学生发来一段长长的微信,说她上大一的女儿已经三天不理她了,原因就是前几天的晚上,女儿洗完澡,既不换拖鞋又不吹干头发就玩上手机了,她心疼女儿,感觉大冬天的这样很容易感冒,就说了女儿几句,谁知道女儿就不理她了,她今天给女儿发了一条道歉的微信,女儿也没有回复她,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想向我求助。
我的这个学生是一个中学老师,因为自幼家庭环境不大好,自己积极上进,努力学习,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才有了今天的生活,所以她一直有一种危机感,总感觉今天不好好努力,明天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她的这种观念运用到子女的教育上,一方面是凡事包办太多,她儿子十几岁了,可是她还要为他不好好吃饭操心,一会儿问吃不吃这个,一会儿又叨叨着不吃饿了怎么办;另一方面就是对孩子的管束太多,成天絮絮叨叨地批评孩子这里不对那里不是。可是,一双儿女既不领她的情,也不亲近她,还不懂事,让她非常烦恼。
我首先批评她对孩子管得太多,我认为,作为一个大一的孩子,她完全应该懂得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在冬天里洗澡以后不吹干头发、不换上合适的鞋子可能会导致感冒,但是她还是要先玩手机,那么她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母亲的可以在气氛合适的情况下提醒一下她,但是不应该批评她,总想着要管教她,毕竟她已经成年了,有自己的判断与思想。
接着,我告诉她,孩子大了,做母亲的要学会跟她做朋友,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多夸夸孩子,让她感受到价值感、成就感与意义感,这样孩子才能够树立自信,才能够感受到妈妈对她的爱,才会愿意跟妈妈平等、平和地交流,只有在平等平和交流的基础上,教育才可能发生。
最后,我指出了她最大的问题,我说:“你知道你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你总是绷得太紧了,让人感觉不到任何的松弛感,所以你的这种紧张无形之中就传递给了身边的人,他们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状态中,一旦离开你就想放飞,所以你就控制不住他们了。”
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问我:“是我太焦虑了吗?”
我回答她:“你的焦虑都写在脸上了。”
她显然没有想到我会这么说:“你有千里眼吗?”
我告诉她,我是从她对待孩子的很多事情上看出来的,她对孩子有比较高的期待和希望,所以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管教孩子,一方面尽自己所能去为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包办孩子的很多事情,另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体会到自己的付出,自觉地用自己的学习回报自己,她认为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教育去学习、生活,后果将会很严重,所以她时刻紧绷着自己的弦,不敢有半点放松,可是孩子却不能体会这些,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不是她想让他们做什么就会做什么,于是她又更加紧张、焦虑,这种紧张焦虑又让她不敢放手,这样只能继续这样的焦虑,如果不做出改变,很难让孩子们体会到她的苦心。
听了我的话,她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表示要试试改变,我真希望她能够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真正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做出一些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