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 达 脱 俗 的 人 生
—— 我心中的岳母申屠荣莲
文/朱荣林
往事犹存遗容见,
千年不改风骨在。
图 一, 岳母在上海淮海中路的后花园一一复兴公园
我对岳母的”先天“作如是解读:“申旦凌云悬皓屠,荣荷卧波育翠莲。 ” 浩月当空,高洁如銀;莲花脱浊,玉立似仙。
我对岳母的“后天”作如是评价:”伦理时代豁达的闺爱淑女,权力社会脫俗的贤妻良母。“ 为人处事,恪守人格;风云变幻,特立独行。
”先天“是人之天赋,“后天”是人之自赋。岳母,天赋卓,自赋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农历1930年3月初一,岳母降生于富春江南岸天子岗北麓的桐庐、富阳和余杭三市交界处的有个叫深澳的古镇上。这里,有外祖父母辛苦营造的是一个勤劳、美满、小富的家庭。外婆家人丁兴旺,岳母排行最小,长得虽不说出尘绝艳,也是玉树临风,且又玲珑剔透,自然受宠有加,但家教有方,庭训有度,爱而不纵,宠而不娇;有势不凌,得理饶人。有一回,当长舅荣林(与吾同名)因一块手表而蒙屈时,小小年纪的岳母竞会挺身而出,勇敢地以“私了”,还是”公了“的选择方式向对方下了“战帖”,后终因邪不压正而屈人之兵,令当事者刮目。幼小的岳母虽机灵胆大,对外秉理先声夺人,在家有理不让须眉,但从不以理争利。外婆按农村习俗决定子嗣分家时,岳母名下曾分得六分地,这对于山多地少的深澳而言,无疑是一笔不小的不动产。但她却视之泰然,从不在意,任人处置而不问丰歉,直至寸土寸金的今日仍不知地处何方。可见,在岳母眼里金銀如同过眼烟云。
豁达的人生与生存的物理空间不无关系,它印证了《人才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深澳远离喧嚣的都市,环境幽静,山水灵秀,空气清新。区位结合部的边际地理位置和依山傍水的特殊地貌特征的交互作用,赋于了岳母率直刚烈而又勤劳善良的人格素养。
庙宇的存在是信众客观需求的结果。古镇所在的申屠家族的血缘村落,属于现4A级景区江南古村落群中的一个古村,列为浙江省级历史文化保护村。镇东北黄山腰间有座《静云禅寺》,俗称《黄山庙》,内有神农殿等,抽签应验者众而远近小有名望。岳母每次回乡踏青扫祭必上山进香礼佛,看似信佛求神之习,实为行善积德之心。岳母与生俱来同情弱者之心,我似乎从此悟到了“来处”。记得一次外出旅游,不经意间我听到了岳母对我爱人的耳语:”你要善待荣林,他从小很苦。” 言者动情,闻者动容。我思忖,岳母视我己出,我当效之于曾公之孝。
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乡民行为动机。深澳居民绝大多数姓申屠氏,其余还有周、应、朱等姓。相传,申屠氏最早的祖先为炎帝神农氏后人,其先祖于南宋初由富阳申屠山迁入,子孙繁衍遂成望族。据 1992年资料显示,深澳全镇共有1032户,3625人。耕地1500多亩,山7300亩,有效耕地明显不足。长期以来,由于人多地少,粮食不富,自清末开始,外出谋生者日多,大部分到松江一带做毛纸,少数到上海当苦力,逐渐养成肯吃苦,喜远行的性格。因此,深澳青春正富者至今多半在域外发展,已成传统。岳母嫡、旁两系的侄孙们几乎全成域外游子,每每过节省亲,车队魚贯于桐庐、富阳之间穿梭,蔚为壮观,一派衣锦荣归之慨!
山水文化的乡愁
图二,秀丽的《八亩圹》,兰天白云之下的彼岸近可见《申屠祠堂》,遥可望黄山翠岗。
与烟雨江南”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文化不同,深澳的文化沉淀于青石曲径之间。在外来人口自由流动之前的山多人稀的年代,深澳古镇宁静而洁净,牧童牵牛沿街而行,牛糞落地会有人和盘托取,一派陶渊明田园般的诗意画风。古朴的街区至今保留的两大景观令旅游者流恋忘返:
一是高墙深进的清中后期及民国建筑毗邻相接,令你宛若置身于银幕上见过的官宦大宅之中。内有历史保护建筑如,《怀素堂》、《恭思堂》、《景松堂》、《尚志堂》等26处,另有百余幢传统建筑,面积近四万平方米,其中有四十余幢为清代建筑。
二是窄不盈丈的近200米小巷里,不时出现清沏见底的水澳。岳母诞生地叫深澳,其实出处并不”深澳“,简单而明了的道理是因水系而获名。在1984年自来水塔落成之前,因全镇居家飲用水均以深沟凹井,从山上引来溪水,经由溪流、暗渠、明沟、坎井和水塘五个层面立体交叉构成,各自独立,相互联系,充分调控了地面和地下有限的山区水资源,折射的是深澳先祖对水资源强烈的保护意识和学识智慧。
”青石曲径台门远,碧水幽渠坎澳深。” 独特的街景路色令我遐想;古井无澜,高堂有恩。所以,每次陪同岳母返乡扫祭或赶集深澳节时,我总会目睹她眼角涌情、乡愁绵绵。真可谓,今月曾照古人身,古井倾倒今人心。联想到岳母再无机会访故问旧时,我不禁悲从中来。
图 三,深澳古街上的高墙深宅
外婆的智慧使岳母“换了人间”
平均海拔高于平原的山地村落的村民,具有两大共性的行为:一是寒气相对浓重而面临除湿去寒。因此,当地四邻八方喝酒成风,趁兴发拳,已不鲜见。二是交通相对闭塞而娱乐资源短缺。为弥不足,投入成本最低而又简单易行的是棋牌行乐。尽管当今虽届立体传媒年代,娱乐普及早已不再当年,但终因痼癖难易,红中白发依然如日中天。两大习俗的正面作用是强身健脑,但其负面效应则是酗酒滋事和賭博生邪。
花季年华的岳母也与小伙伴无异,时有叼烟品酒之习。外婆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决计忍痛作出长远安排,让岳母只身来沪投亲靠友,一来使其趁涉行不深可及早远离“不正之道“。二来指望岳母尽快结束依父靠母的寄生生涯,以求独创人生天地,不负青春年华。
事实证明,外婆的决定不仅明智达观,而且理性高远。地理位置的大幅度切换,凸显了岳母胸无宿物的秉性与江海平原之地的上海人那种欲言又止的柔性性格之间的强烈反差。这对于适应多元社会环境,改变主观习性支配一切的行为模式,不啻是一堂人生大课。岳母事后回忆往昔时,向我道出当年之惑:”我私下常抱怨,上海人很热情,但讲话打弯,不好弄。后来我忍了性子,也慢慢适应了。” 时间会磨炼人格,现实会改变习性。一件偶然的小事,着实触动过她青春无瑕的心灵。
岳母来上海后寄住的姐夫家,开过一家珠宝店,全家合力同心,规矩经营,善良处世,过着小富即安的安稳日子。岳母因离乡日久,独处人事不免因涉世不深而偶有龃龉,加之思母情切便打点行装准备回深澳省母。不料,行前她发现小包裹被人”盘查”过。对此,岳母佯装不知,在为自己的人品平白受疑而谙然失语的同时,也对店规家风的治理方法很是体谅。岳母告诉我,姐夫念及故乡邻里之情,常顾用同乡子嗣入店,但时有手脚不净者而被遣返,为防不测而形成的店规,也是实出无奈。天道酬诚,岳母坦荡不私的品行经此暗查,反倒给姐夫一家留下了品行端正的深刻印象,以至于从正面影响着母亲日后的人生轨迹。
图四-深澳老街古朴的水澳
坚 守 道 德 高 地
岳母独特的性格与年幼承继母训而孕育的修养,使之能出于污泥而不染,却如其名一一”荣莲“。岳母几十年如一日,在外处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好评始终。婚后治家,不嫌家徒四壁,只求子女溫飽无恙,从无怨言愁语。岳母与终日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为生计奔波的岳父默契无我,在邻里眼中堪作璧人一对。
在短缺经济的年月,岳母克己持家,将有限的收入义无反顾地悉数化作全家每日的营养必需,並重点关照着三类人:一是终日上班为全家辛苦谋生的岳父。岳父工资除留零化之外,全部”上缴“奉公,但还会从牙缝中挤钱为孩子们带回零食。二是孝奉年事已高的祖母。祖母心灵手巧,生活智慧超群,不时会将宁波菜系的祕诀传授悟性超人的孙女艺峰。岳母对祖母的孝顺,在路人眼中婆媳之情判若母女。三是身处发育长个、嗷嗷待食的四个未成年的子女。看到孩子们食欲四射,心细的岳母欢喜在心,但又恐祖母无法受用而事先另挑精细为其备用。精心安排定当的歺桌上,孩子们一阵阵筷去匙来之后,狼藉的杯盘才是岳母自己的正歺。于是,量余而食,碗头碗脚,喝汤食稀才是岳母终年内外辛劳之后的享受。一位家庭女主人,如此律己奉人,心中只有亲人,全然没有自我的道德操守,于此可见一斑。
岳母自求清苦的日子年复一年,而岳父不薄的薪俸却月月告罄,以至于外婆离别人世当日岳母竞无钱省亲奔丧!每每念及憾事,岳母常独对粲然星空,愧疚之淚潜然眼神。岳母的贤德给子女们留下的岂止是人生的亲情记忆,而是无以估价的精神标格。
岳母高尚品格的形成,令我想到了当今道德高地趋于失守而又理性残缺的社会。在历史演化的”十字路口”,我国有识之士开始推动正面接受有神论思想,旨在从重新恢复有神论社会地位的角度,来拯救近乎濒临崩溃的社会道德体系。与此同时,民间文化世家也正在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旨在从历史传文化传承的角度推动社会道德体系的重建,各地宗族祠堂的恢复重建,便是其重要标志之一。
应运而生的《申屠祠堂》
图五,修旧如旧的深澳《申屠祠堂》
位于深澳镇西,背朝青秀黄山、面向亮丽“八亩圹”的《申屠祠堂》,便是通过历代功名人士和高龄族人的传记,来彰显并承载当地自南宋以来,在镇延续八百余年的历史文脉,旨在起到激励深澳子孙奋发向上,報国兴族的作用。祠堂修复之后,我曾去过几次,只见四合庭院式的围廊,前后两进,古朴肃穆,修旧如旧宛若当年,左右长廊布满了上至国家部长,下至名校学子的专家介绍。小镇不大,人才不乏,先贤济济,看后令人起敬。岳母每次还乡总不忘前往祠堂赡仰,既携子孙堂前接受族里文化熏陶,又为自己自信的为人理念增添道义力量。
岳母毕生行为端直不斜,与幼承庭训和族风目染不无关系。她的三条为人准则,永远是晚辈做人的楷模。一是为人不趋炎附势,不媚强凌弱。在风云变幻的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那种翻手为云,复手为雨的岁月里,岳母身为里委干部不辱人格,坚守道德高地,始终如一地贫富同视,强弱共礼,从不岐视过一位落魄负难者,也不屈从过一位倚权仗势者,以至口碑久传,邻里同声。二是岳母处世"不受非义之财,不行愧心之事"。她常说,求人者必有难处,若再受人礼,无异于趁火打劫。岳母言传身教,在居委履职3O余年,惟有付出不求索取,善举不止,礼金不沾。第三是待人心口如一,言而有信。岳母常言,心口不一是损人之行,言而无信是害己之为。岳母无论在家相夫教子,或是在外从业处世,从不违心说事,更不无信承诺。在我心目中,岳母宠辱不惊,一诺千金。
图六,仁则寿,岳母在上海欢度九十寿诞
实 践 悟 真 知
岳母自幼自由奔放,少受拘束,读书不多,识文断字的机会甚少,但人生哲理全在城府,她可以信手沾来,出口成句。我常记心中的有如:“屋宽不如心宽。” 意指心平才能气顺,心满必定意足,争物不如平心。又如,”牛嘴巴扎得牢,人嘴巴扎不牢。” 指的就是为人处事要有老黄牛的精神,不讲空话,多做实事。再如,“金山吃得光,脑子用不尽”。指的就是,坐吃会山空,脑勤手勤总有前程。又有,”远亲不如近邻“。她是在告诫孩子,对邻里要谦让、和睦、互帮,不要以貌取人和以情断事,帮人即帮己,损人即毁己。还有诸多警语,如“欠人情,不如欠铜鈿”,”良心好,运道才好。”等等不一而足,话接地气而寓意高远,粗听似乎平淡无奇,细品却是醍醐灌顶。
孔子论道,意在”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岳母历来身教甚于言教。她的哲理之言不仅只对孩子,更是对她自己。她凡事拿得起,放得下,能将一切视之淡泊,弃之如风云,看得破红尘而乐天至极。所以,凡谋面过她的人,或是从照片看到过她的人像,留下的深刻印象不无一致:热情、欢颜、豁达。印证了哲人伊壁鸠鲁的名言:“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终点。”
图七,苍桑一一岳母的人生都写在臉上
令我感慨的是,莲花有意,秋风无情。含辛茹苦苦到头,岳母老了;朝蜜夕甘甘兆头,岳母却走了。家母作古,满门子嗣顿失赡依,五内俱痛 ! 脫俗的教诲终成涉世的遗训,刻骨的大爱立铸铭心的追怀,朝朝暮暮,年年岁岁,直至天荒地老。此时此刻,我辈才醒悟:父母在,人生再苦有所依;父母走,人生再甜无所归。
岳母寿终正寝,高寿仙去。诀別之际,我想起了托尔斯泰的箴言:“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我对岳母的敬爱,在于她是伟大的。我这份爱是深沉的,真诚的,省悟的,个中珍藏的是一种对道义的敬畏,一种对人格的敬仰,一种对人生的敬重。
”质本洁来还洁去”,岳母有生之年高洁无瑕,谢世之际低调不张。秉承岳母生前品格,我们执意丧事从筒,不发丧,不舖张,不收礼!
初春的子夜,寒意沁骨。悲痛失措的我离开瑞金医院,踉跄于法国梧桐复盖的思南路上 ,岳母慈祥的笑颜一直陪伴我而不舍离去。往昔每每离开高福里时,她老人家佇立寒风再三叮嘱我要打车回家的情景再度呈现,不禁令我眼框湿润,悲情难以自已。
随着拂面而来凄楚的晓风,传来岳母安抚之声:“荣林,别难过,我并没有走远。” 我顿觉春暖袭胸,本能的悟性告诉自己,她老人家永远生活在用她自己的人格书写的历史里而不会消失。这部历史的全部意义在于告诉后人:一个人内心的价值感和尊严感比什么都重要,以此构筑的道德高地令一切私欲熏心,争名逐利的市侩无地自容。作为子女,我们对于这部历史又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贴近。正基于此,岳母将时刻与我们在一起,年年月月,分分秒秒。
此文为记念岳母驾鹤向生而作,历史的时空坐标定格于公元二O二 O年 三 月 七日 子夜时分 23:50上海瑞金医院急诊观察室二楼25床。
图 八,愿岳母与山河争长,与日月同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