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最幸福的人,是“30%怀旧,40%享受当下,30%创造”的人。
所以,对于你要不要书写过去,我的建议是:
1. 继续写:你都能把自己写出心流,写哭,证明这是一件很“怀旧”+“享受当下”的事,继续做。
2. 挑人发:发给值得的人看,不要发给会指责,或者觉得自己水平更高的人看,他们接受不了,承受不了,给共读会小伙伴也许不错。没人看也不错,写给自己看。
3. 发现快乐:不仅仅写痛苦经历,写着写着,快乐经历也应该留出来。
4. 创造:要一边写一遍创造。你可以写过去的东西,但是带着当下的感知,带着新学的感悟——当你创造,你就不是只活在过去,而是同时在过去-现在-未来。
【转述】:
书写苦难不是一定要给别人看,要别人产生共情,而是用来疗愈自己,记录过去创造新的自己。
【体验】:
我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件事:我是整个家族排行老2,在80年代的偏远山村,女孩是不被认可的。我爸爸是长子,我上面有个姐姐,我出生的年代正好国家倡导计划生育。因此我的出生在老一辈眼里就是让爸爸断后了,爷爷奶奶一直不喜欢我。我从小就是在他们一声声的“赔钱货”“丫头骗子”中的成长的。我有一个堂弟,是我二叔的儿子,比我小一岁。当我7岁时已经开始煮饭、打猪草、割稻谷、插秧什么活都干的时候,他的生活是与我截然不同的。每天什么都不用干,想玩就玩、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吃喝拉撒都有人伺候的小少爷生活。我亲姐比我大2岁,一直是在奶奶家生活的,也是小公主的生活,吃好的穿好的。而我不但有干不完的活,吃的是他们剩下的,穿的是姐姐穿不下的。
我小时候很不理解,为什么我都干那么多活了,爷爷奶奶还是要讨厌我,我那么乖巧了还是不被大家爱。
后来我长大了,也知道了我想要走出山里,我想要远离就要靠自己努力,唯有读书走出山里。
工作后,我和身边的朋友、闺蜜很少提起我的童年,因为那是我心底不可触碰的伤。有一次,和几个好友聊人生说到童年,当时我说的时候内心是很痛苦的,而且中间一度哭泣的无法言语。随着成长,我开始写日记,好几次把童年写进了日记。随着一次又一次的书写,在一次次的书写中,我慢慢释怀了。我明白我的童年是因为所处的时代和环境造就的,如果换到现在的时代就会不一样的。我的童年有痛,但也正是因为那样的环境才早就了我坚韧的、不怕吃苦、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到后来,在说起自己的童年我竟然可以笑着说了,就像是讲别人的故事一样。
【指引】:
以后如果遇到觉得很痛苦的事情,或者不想说的事,就可以写下来。在写的时候,带着当下的感知去书写,让一次次的书写来梳理自己的情绪,对话自己的。在不同的高度看待过去的自己,给自己新的指引,我将何去向何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