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育儿家庭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小男孩儿在家做作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被父亲严厉训斥,孩子感觉委屈于是大哭起来。父亲在一旁更加恼怒地说到:“一个男孩子成天就知道哭,如此软弱以后有什么用?”言罢,小男孩儿哭得更加伤心了……
也许我们都曾经是那个小男孩儿,父母或哺养者会用不容置疑的语气提醒我们,不要哭泣,不要发怒,不要恐惧,甚至是不要高兴……这里有个不好的暗示,即情绪表达是不好的事情,特别是负面情绪,好像就不应该存在,但事实是我们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起伏跌宕,总会在心里激起波澜,这个波澜便是情绪。
对情绪表达的压制其实等同于对个性的扼杀。生命的本质在于体验,而对体验的剥夺便是向生命宣战。
那么,情绪的价值是什么呢?生物学研究发现人在产生情绪时体内的内分泌物质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常见的主要有两种:多巴胺和内内啡肽,多巴胺可以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增加大脑的兴奋度,而内啡肽则是为了抑制痛苦而生的,虽然不会让人变得更快乐,但却可以帮人减少痛苦。比如,当一个原始人独自在森林听到一声虎啸,这会让他极为恐惧,体内多巴胺立刻迅速飙升,心脏加速,向四肢供血量大增,原始人拨腿就往居住的山洞逃跑,直到认为自己已经脱离了危险。这便是恐惧对于人的价值,它能带领人远离危险,增加存活的机率。不同情绪有不同的作用和相应的价值。
人类历史有几百万年,从古至今自然生存带来压力和危险就相伴相生,较之现当代人言古人面对残酷会高出不知多少倍,但是古人似乎比现代人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坦然。这是为什么呢?我以为便是人的文明发展没有跟上环境的变化,误将许多泯灭人性或者说压抑人性的所谓“规训”视为文明。然后这些文明便开始反噬人的本性,如此循环导致人的心理疾病和社会病态不断恶化。
情绪,是锚,它不但能锚定痛苦也能钩起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