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医院陪我爹。
无聊了的时候,就看会电视剧,《白鹿原》。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相对于原著来说,白嘉轩的形象,明显被拔高了~~
整体来说,电视剧对原著的人物形象改动,比较大。
改动最大的一点是,原著里,白灵死于一场肃反运动,被自己的同志活埋了。说到底,是被自己人弄死的。
但在电视剧里,白灵却是死于一场战争,颇具英雄主义色彩。
这个改动,还是值得让人揣摩的。必须要改动,不然,很难过审查呢。
但是,这么一改,原著粉不乐意了。什么是原著粉?
就是忠于原著的读者。
每次,一看到原著粉声讨电视剧导演,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我觉得,原著粉,多半都是不长脑子的人。
他们一味地要求导演按照原著所写的去拍,导演一旦做了改动,必然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事实上,完全按照原著去拍,咋可能呢?
哪怕是其他的普通小说,你让导演去拍,也不可能完全跟原著吻合。
为什么?
1.小说是文学叙事。而,电视剧是影像叙事。从文学叙事到影像叙事转变,必然会有变化。
2.在小说里,陈忠实可以偷懒,写写闲笔。
比如,某一个章节,可以可有可无。但,一旦拍成电视剧,绝对不可以。剧情偷懒,蒙混过关,对于电视剧来说,是最致命的。
说到底,电视剧绝对不允许偷懒。而,电影,就更严格了。短短的时间内,要把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
够呛~~
3.你要坚信,导演的高度一定是高于你这个小小的原著粉的。你能想到的,人家导演编剧整整一个团队,咋可能想不到?
说到底,编剧对于剧本的更改,一定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或为了更好的烘托主题,或为了通过审查。
但现实中,只要有人把小说拍成电视剧,导演一定会被骂。这玩意,仔细想想,特别搞笑。
咱们来模拟一个场景:
人家导演,编剧,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在那忙得热火朝天,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把戏拍好。
就有那么一个不识趣的人,不停地在一旁叨叨,哎,你们没忠于原著,你们没忠于原著……
都快魔怔了~~
我觉得,特别搞笑。
所以,我说,原著粉一味地要求终于原著,完全是瞎扯淡。这帮人往往会陷入自以为是的怪圈里。
或者说,他们只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对书以外的东西,狗P不通。
还有,当年的那部《红高粱》,张艺谋执导的。我觉得,《红高粱》已经算得上国内电影的扛鼎之作了。
张艺谋这辈子恐怕也拍不出红高粱了。莫言这辈子,也写不出来红高粱了。
恩,是的,我对那部电影评价非常高。但,你看网上,仍然一片骂声。
有的时候,看一些剧情设计,我也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但,本着‘导演的高度一定是碾压王小二的’这个原则去理解,突然就能理解通了。
张艺谋当年是干嘛的?
七十年代,在陕西咸阳的棉纺厂当工人。这是百度的说法。我们本小区有位大爷,当年跟张艺谋是同事。
我们本地也有纺织厂,当年也是国企。
可能是因为,相同企业之间工作调动的原因,后来,这位老大爷从陕西调到我们本地的纺织厂了。
现在,老爷子已经退休了。
我问,张艺谋是不是普通工人?
他说,之前,我不清楚。我和张艺谋是在工会认识的。那时候,他就跟我们那些同事不一样。那个家伙,喜欢捣鼓东西。而我们就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
78年,这个历史性的时间节点,张艺谋考取了北京电影学员摄影系。毕业之后,被分配到电影制片厂。
再后来的轨迹,就不赘述了。
我跟老大爷开玩笑说,那个时候,你也应该考个学校。说不定,你现在也是一线导演了。
老大爷哈哈一笑,咱不行,咱就是个正式工的命,上班,退休,领领工资,过过晚年,没人家张艺谋会折腾。
这是人生轨迹的不同。说到底,当年的一个决定或选择,哪怕是冲动性的,都足以改变整个人生轨迹。
选择决定命运,这句话怎么去理解?
你今天做出的任一选择,看似稀松平常,实际上,它极有可能影响着未来,并且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完)
一些原因,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没写透的,回头再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