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作业的性质是小组完成。然而我一想起他两个的状态就联想到了一句话:三个和尚没水吃。
我向来对小组合作这件事很敏感,但更多的是反感。正如《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所想的那样:大家都在一个锅里面搅稠稀。所有的纠缠都有关自己的利益,至于正事更是无从谈起。
我仅凭这一点感受来说说合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我想对于合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跟自己能处得来的人以及高水准的人合作,这样不仅能增进互信,最关键的是能把事办了。因为处的来的人他不会把心思放在你身上,他也高兴和你合作,高水准的人只一心扑在事情上,无暇更无感其他人事运作。但这仅仅是理想状态,这个理想状态往往很少出现,事情的发展,不会随着美好意愿而转移。
我们大多情况下无法决定我们的合作者是谁,因而出现了不可控因素。就拿我们这次小组作业来说,无论是制度性安排还是人事运作的路径依赖,结果总是指向我和他们两个。
问题出在作业的各个环节上,而每个环节只是反应和他们合作的弊端的载体。若仅仅是我一个人来完成(我一个人完全可以完成这个作业,而且我确实如此做了)作业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是我和他们合作着来完成问题就来了。
比如话语权。
如果是我一个人完成,一切出谋划策都由我来安排:主题、思路、创意、方案、执行。现在问题是合作完成,我就处于失语状态了,因为我不管提出什么样的思路都会让其中一个掌握话语权的卯(我极度讨厌这个人,索性叫他卯 他就是连卯之前的都不配)或沉默式或傲慢与偏见式的否定,可恶至极。在最初的话语权上就决定了这次合作的索然无味。(毕竟我们学的是设计类专业,大家都是感性的人,他如此压制我,我无力反驳他,既如此,便如此)
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有一个理想的结果,合作的每一个环节就必须严丝合缝、认真对待,否则,就是以下场面:要开始做第一步了,先吃饭再说、先睡一觉在说、先打把游戏在说......最后只是一个拖延,等到硬性时间要到了草草了事,如此而已。
最后,再次夸耀自己的丰功伟绩,“我要大吃一顿”“我要好好睡一觉”“我要打游戏放松放松”。他不自知,前前后后自己做的是同一个事情。这仅仅是一个缩影,以此复刻出他的整个活动状态,恶性循环下去。
今天我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就是要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讲究合作,其实就是讲究为人的技术,低端的合作靠的是技术——为人的技术。高端的合作靠的也是技术但他是实打实的专业技术。
如果你处在低端的合作就请对合作的结果不要有太多的期待,以免失望造成的误差。如果你处在高端的合作就感谢自己的努力,并继续努力着,认认真真的把心思放在办事上,和队友一起创造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