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送赞活动助力每一个梦想
从“知道”和“证到”层面,再议为什么大家都很烦别人说大道理?

从“知道”和“证到”层面,再议为什么大家都很烦别人说大道理?

作者: 云骧 | 来源:发表于2023-01-09 19:38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图源网络,侵删

我一开始也觉得大家都很反感大道理,但另一方面某乎上关于“大道理”的提问,关注的人又如过江之鲫,比比皆是,这实在是很矛盾。

某乎截图,点击可查看大图 某乎截图,点击可查看大图

可见,大家反感的并不是大道理,而是被人拿大道理来说教。

但凡大道理,因为条件的条件的条件,鉴于因果的因果的因果,不是ta自己悟到的、觉到的,你硬塞给ta,ta接不住,即便接住了,也不会用。

这就是“知道”与“证到”的区别。用佛家的概念来讲,大道理都是“比量”,而非“现量”。

用一支笔来举例好了,我用语言文字来向你形容这支笔的形状,长度,颜色等,这都是“比量”,哪怕我再怎么形容,打比方,你对这支笔的感受也只停留在非常初级和粗浅的认知上,唯有你亲眼看到这支笔,触摸它,拿起它,并用它写一写,涂一涂,画一画,你才能真正感受到这支笔到底怎么样,这是“现量”。

“知道”是“比量”,“证到”是“现量”。

所以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懂得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了吧?因为你只是“知道”很多道理,而非“证到”很多道理,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可以说是云泥之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再说回为什么很多人都很烦别人说大道理?巧用四象限思维来看的话,有以下这么几种情况:

1、说的一方“知道”,听的一方“知道”。这种情况,好比两个盲人在摸象,甲摸到象的大腿,说大象是柱子;乙摸到象的耳朵,说大象是扇子。两个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谁说服不了谁,争了个面红耳赤,但其实只不过是鸡同鸭讲;

2、说的一方“证到”,听的一方“知道”。这就很考验说的一方的水平了,如果ta能秉持孔子的教育理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么听的一方不但不会烦ta说大道理,反而会因此大受启发,说不定也能“证到”。但如果说的一方不讲究方式方法的话,也是枉然,该烦还是烦,除非闭嘴不说,因为一说就错;

3、说的一方“知道”,听的一方“证到”。这种情况,没什么好说的,真要说的话,我只能说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4、说的一方“证到”,听的一方也“证到”。这种情况可以说少之又少,堪称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两个人碰撞是能产生思想的火花的。当有“真理越辩越明”,“相逢恨晚”之慨。

但现实中,以第1种情况占绝大多数,不烦才怪。

以上,供参考。

相关文章

  • 从“知道”和“证到”层面,再议为什么大家都很烦别人说大道理?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我一开始也觉得大家都很反感大道理,但另一方面某乎上关于“大道理”的提问,关注的人...

  • 你都知道?是自以为是的知道而已。拇指姑娘的第229篇。

    很多人总是听他说,我都知道,你说的我都明白。 和大家讲一个案例: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很头疼,家长们也很烦恼。很多...

  • 想太多做太少?

    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突然某个瞬间那么地烦躁,躁到看什么都觉得很烦,很烦,不想张嘴说话,皱眉,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和别...

  • 为什么大家都很烦?

    先看看什么是烦的本质? 有句话说的很形象,就是看着碗里惦记着锅里,这就叫烦,或者说的更简约一点就叫得陇望蜀。 明明...

  • 爱国童谣

    大家都知道24字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基本标准,也是国家层面的和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组成的。我也知道我们小学生基本上要坐...

  • 为什么都喜欢读别人的故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喜欢读故事,神话童话寓言到言情鸡汤,甚至是别人从某个小习惯领悟到的大道理。 让我这个从三...

  • 以情动人,你的情感营销做到了吗?

    做营销的伙伴都知道,营销有两个层面:理性层面和感性层面。从不同层面打动消费者,效果也是不同的。从理性层面打动消费者...

  • 感谢妈妈

    今天晚上妈妈给我讲了很多大道理,这次我的感觉和以往的不一样,以前我总是很烦她老是和我说大道理,但这次我很喜欢,...

  • 教师资格证里的议论文布局

    三个角度可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 可以从外在表现,精神层面,智慧特征 从个人到集体到国家,层层递进

  • 从自卑到自信

    从自卑到自信 我从小都非常自卑,因为自卑所以也不怎么交朋友,也不知道和别人怎么相处,也不知道怎样和别人沟通,因为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知道”和“证到”层面,再议为什么大家都很烦别人说大道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lm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