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写作方面能够坚持到现在,并有所成绩,心中总有一个人的形象浮现在我的脑海。每次作品获奖,也总是对着心中的那个形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他就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杨老师。
算起来杨老师已经退休二十多年了,屈指算来,自己也有近四十年没能见到我的老师了,先是学习紧张,后是工作,再就是成立了家庭,人整个就像上了发条的钟表,没有停歇的时候。再后来,听同学说杨老师搬家了,地址没人知道了,我们便真正的和老师失去了联络,多方打探无果,想见老师的愿望成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心结。敬爱的杨老师你还好吗,你的学生无时无刻的不在想念你啊。
我的小学时代处在文革的后期,尽管人们都在热火朝天的进行革命,尽管红卫兵为保卫革命的成果群情亢奋,尽管臭老九不吃香,尽管学习无用论盛行,尽管出了黄帅、张铁生,全国上下人们都处在亢奋的状态。还好我们的小学教育倒是没有受到多大的打击(至少我们的学校是这样的),只是没有中学、大学里那么热闹罢了。那时候的小学生,不像现在的学生由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姥娘姥爷们接送,也不像现在小学生的书包那样的沉重,上学不需要家人过多的操心,一切都有自己打理。无论春夏还是秋冬,邻里喊上几声,孩子们便像出笼的小鸟快乐的穿梭在街道中,喊着、嚷着、打着、闹着,向学校奔去。
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从不过问,似乎只有放假了,才知道孩子又一学期结束了,在乎的家长或许孩子成绩好,会简单得一笑说:“学的还行。”学习成绩不好的免不了要挨家长的打骂,过后也就没有什么了,因为家长知道学校放假了,也没想找老师了解一下情况。也不会像现在一样,不管周六周日还是假期,学生永远是学习,没完没了地学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永远为家长和孩子们开放。那时候的家长都在为生活奔忙,很少有家长为孩子们的学习和为来打算的,所想的只是等孩子慢慢长大,长大了进工厂挣钱,补贴家用,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流逝,那个曾经矮小的孩子,几年的工夫长大了,进了工厂能挣钱了,家长们见到熟人会自豪的说我家老三能挣钱了,看到身边孩子的渐渐长大,家长们也就很欣慰了,因为那时候人们没有太多的奢求。

走进小学的校门之前,家长没有给我们太多的解释,只是说别人的孩子都上学了,你也上学去吧。不像现在的孩子,还上幼儿园的时候,为了不落在别人后面,年轻的父母们,开始给孩子们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时,我们只能是在进了小学校的大门,我们才开始跟着老师拖着长腔的学习汉字,知道了天、地、大、小的写法和读法,认识了汉字,知道了汉字可以用拼音来完成句子,渐渐的我们认识了很多汉字,知道了很多的道理,渐渐的我们会用所学的汉字来造句了,尽管有时造句会引得老师和同学们捧腹大笑,就在这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我们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向文化人这个目标进军。
到了四年级,我们开始有了作文,老师会结合所学的知识拟一个题目,让我们展开遐想的翅膀去完成,或许是喜欢看书,很庆幸,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在课堂上作范文,有时,老师会让我站起来朗读,每次都会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和喝彩,这种激励“荣誉”更加激励了我写作的兴趣,写作文对于我来讲是一种享受,老师布置一篇作文,我兴趣来时会写三四篇,有同学作文写不了了,只要来找我,总是爽快地答应,只不过在老师那里还是被识破了。有一次,老师问我,某某某的作文是不是你代写的?开始不承认,老师说一看就知道是你写的,我疑惑的看着老师,默默地点头承认错误。记得那天放学后,我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聊了很久很久,我把自己所想到的东西想写出来,我想把自己编织的每一个故事人物展示给人们,老师高兴地说:既然你喜欢写作就不要放弃,写作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要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寂寞和孤独,另外还要多看书,看名人名著,从中吸取文学营养,明天我把家里几本书给你带来看看。那个夜晚,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中,绯红的晚霞西去,我和老师在夕阳的映照下走在回家的路上。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的生活中总有老师的声音和形象陪伴着我,一路走来,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我始终没有放弃写作,自己看着报纸杂志上变成铅字的文章,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喜悦之余,老师的音容笑貌总会从脑海的深处浮现出来,当年老师的话语就会回响在耳旁。
或许是学习好,得到老师的厚爱,或许是喜欢写作得到了老师的关注。转眼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清楚地记得,我们上一届学生没有考试就升入中学,可到了我们这一届需要考试升入初中。据说还把初中分为省级重点、市级重点和区级重点。那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压力,只是每次考试的时候,脑子里不去想捉迷藏的游戏,平心静气的在考场面对考卷,认真看题,仔细答卷。记得每次考完走出考场,杨老师问我怎么样,我都轻松地说我都答上来了,老师抚摸着我的头对其他人说:“这个孩子应该没有问题的”。等到成绩下来了,我的成绩超出省级重点20多分,知道了成绩,我们便在家里等开学的时间,只是要在初中开学前,还要到小学里去一趟,说是老师有事情交待。
最后一次返回学校,是在初中升学前一周。那天,老师说了很多话,虽然有很多不懂,但我还是能清晰的记得,老师说:“孩子们,从下个星期初中开学了,你们将要开始初中生活,也就意味着小学生活结束了,在你们人生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到了初中,你们将学到更多的知识,希望你们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努力,无论在什么时候没有知识是不行的,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有文化的人才,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必须努力学习!老师说的话你们可能还不太明白,但你们必须要记住,不要荒废学业,不要浪费时间,老师希望你们将来都能为自己理想中的那个胜利者,有时间到学校里看看,老师会想你们的。”老师的话让我们似懂非懂,一想到要和老师分别了,也不知道是谁哭了,哭声一出,班里顿时哭声一片,老师站在讲台上更是泪流满面,劝说这个,抚慰那个。那一刻,我想起了,在我生病的时候,无论多晚,老师都会到家里补课,无论家长怎么挽留,老师都会婉言谢绝。记得那个大雪后的夜晚,走出家门的老师顶着嗖嗖的冷风,在雪光的映照下,踏雪而去,脚下咔吱吱的踏雪声震我心扉,老师慢走,老师谢谢啦。
初中的生活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功课增加了很多,学习方法在不想小学那样,我们都有点不适应,每逢周日,我们还会约上几个同学一起到老师家里去看看,但后来学习逐渐紧张,慢慢的我们没有时间看老师了。看老师的次数越来越少,后来老师所在区域规划,老师住的地方拆迁了,从此,我们再也没有找到老师。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一路考来,当年那个爱哭爱闹的下孩子,如今也成了人父人母了,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常常对我的孩子说我老师的故事。
或许是受老师的影响,或许是老师对我的厚爱,我一直在老师的鼓励声中坚持文学写作,从没有放弃,从没有因为写作的寂寞难耐而割舍,相反随着一篇一篇文章的发表,我对写作到了痴迷的状态,当别人玩耍的时候,我会泡在图书馆里,看我喜欢的每一部名著。当别人去跳舞唱歌的时候,我会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挑灯写我心中的故事。几十年我坚持下来了,多少个日落星稀的夜晚,多少个寒冬酷暑,多少个孤独寂寥的日子,只要动笔去写,我就会感到岁月的浪漫,我就会感到岁月的充实。诗歌、散文、短篇散见于报刊,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浸透着艰辛的汗水,更是老师在儿时期待盛开的花朵,他的绽放如同老师的笑脸,几十年来虽未于老师见面,可我每一篇文章仿佛都在与老师畅谈。
在我的散文集里曾这样写道:经过了很多年的思考,决定还是要出一本书,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获利,只是想把自己走过来的路程中的感悟说出来,目的就是让看到我这本书的人感觉到,这个人写的文章还有点看头,或许一篇文章,或许文章中的一句话,能与读者的思想发生碰撞,产生一点心灵的火花也就满足了。
人生浮世,滚滚红尘,看似漫长的人生,其实很短暂,几十年的光景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人走了,你的物质世界消失了,是否让你的精神世界长久?人生应该留下点东西,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家产万贯的殷实,想来想去也只有留下一点自己的想法或者文章,让自己的文章和后来人的思想或者观点发生碰撞,让历史来检验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让岁月来验证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当你看完这本书,能使你对生活有所帮助,对人生有所启示,我出版这本书也就值了。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与老师留下的文学种子是分不开的,每次所取得的成绩都源于老师的鼓励和鞭策,虽然几十年没有见面,但老师始终在我心间,老师值得我一生去感恩。
网友评论